政府改革
政府改革,係指政府在道路安全方面所做的規劃、宣導、管理等不足所需之改革,因政府規劃或管理與設置不足或缺失,將導致車禍機率增加,影響交通安全,因此政府有責任將車禍發生之因素,納入政府相關規劃、管理、設施等項目所導致的車禍因素,加以探討研究並積極改善,如此即可有效降低車禍發生機率。
當乘客對「交通失去信賴」,那麼每個月虧損1億,也不令人意外!
一、公車路線更改,竟然沒有「移除站牌」,導致許多乘客受騙苦等~
搭公車發生的情況:
92路公車,8月底更改路線,竟一個月沒移除(取消停靠站)站牌~
昨天(10/1)在高雄火車站搭公車,竟發現,92公車站牌沒移除,剛好有位婦人等很久,於是轉告她要到復興忠孝路等。
其實早在半個月以前就發現,而且還打1999反應(而且特別強調事情的重要性),沒想到「公文旅行」到現在都還沒更正,從八月底就已公告更改路線,剛開始沒發現就算了,竟然民
眾反應後還不及時改善,真的離譜。
PS.原本92路有停靠「高雄車站」(建國路站),但2023.8.30突然公告「取消停靠」,依照常搭乘客經驗,92路是高雄火車站到高醫(及自由黃昏市場)的熱門路線,既然92路都已經走到前站,卻在忠孝站後折返,實在有點奇怪,就像過家門而不入,況且這還是「高雄火車站」還是非常熱門的站點,許多乘客要轉乘的站點,實在「不該取消」,研判規劃者不熟高雄在地人的需求,所以忽略這個站點對高雄人的重要性。
二、公車每月虧損近1億,累計虧損超過3百億
當前交通單位,嚴重缺乏「公車使用經驗」,才會導致行銷與改善路線,未能符合需求。
1.公車行銷薄弱,包括先前的綠1路線、文化公車、雙層巴士等公車路線搭乘率不高,最後靠「優惠、搭到飽」才讓搭乘率有所改善。
2.公車搭乘體驗差,因為駕駛壓力大,要負責的事項多,又要顧及各種狀況、又要準點,又得面對科技執法、停讓行人…..最後情緒就會發洩在開時上,因此若能改善「公車駕駛狀
況」給予駕駛合理的工作事項、關懷並協助公車駕駛求助、協助改善乘客素質與不當行為、改善公車站違停、改善APP準點與公車到站資訊,就能有效改善公車服務品質。
3.評估並加強公車路線行銷(避免極少人搭乘的公車、開發特定族群需求路線、建立專業團隊經營,如果月虧損1億,那麼投入百萬,也許就能大大改善諸多問題,所以不要「過度
精簡」,而要適度評估,省過頭反而賠更多)
三、近來改革有感,但關鍵應以「乘客」為考量
1.有許多路線假日停開、刪減過多停靠站、合併重疊路線、移除搭乘率低的路線
2.不能由不懂高雄公車的人規劃,導致公車都已經到了門口卻不停(指之前26公車路線經過高雄車站卻不停,後來終於更改了)
3.不能只有公告,卻未顧及乘客是否確實接收到訊息(例如:只修改APP,卻又更改公車站牌)
4.未能關懷公車駕駛健康與壓力(過多事項均推給公車處理,加上不合理準點到站時刻,以及未改善乘客教育宣導)那麼公車薪水高卻被東扣西扣、加上要準點不得不超速或趕乘客
,當然會被乘客投訴,但駕駛也是一言難盡。
四、公車APP常故障,引發民怨及司機與乘客衝突
1.之前已多次反應,還親自到交通局負責的單位討論,問題雖有改善些,但「當機」(也就是查詢時,資訊空白),必須重開…..
2.加上APP與公車定位不同步,導致誤點時,無法確認公車位置,因而嚴重影響乘客對公車的信賴(特別是有些公車為了趕準點,某些站會超前,如果APP無法確實同步,就會造成乘
客被誤導,這是嚴重的信賴問題,但公車管理單位,卻是而不見,否則已經反應過,這麼重要的問題,卻不能改善…..由於民間也有APP,其下載使用率更高,但為什麼當機率就
少?評價高呢?顯然官方的APP有待改善)
3..操作步驟過多(明明只差92路公車12點30分)卻每次要從系統首頁進入,然後按了至少5個動作,才能查到),曾建議「桌面捷徑」一鍵查詢,不過工程師思維,不懂「使用者經驗」,反應數個月後以為石沉大海,原來「隱藏在不為人知的路徑」(如果不是專業級,根本不知道怎麼用),而這些問題都可以透過後台統計來查詢確認(也就是「一鍵查詢」功能,到底有多少人使用,如果沒人用,為什麼不去思考?而且明明我已經告訴官方,我可以提供經驗…..)。
PS.乘客時間寶貴,根本不想每次都要從首頁進入,因此「一鍵查詢」至關重要,而且能夠讓使用者避免「無效操作,導致占用APP系統資源,反讓系統超載當機,因此好的設計,大家都方便,這樣不好嗎?」
4.我們知道有很多人,真的很賣力工作,但關鍵是「滿足需求」,當乘客需要的,你沒有提供,那麼你做再多,恐怕乘客也不知道,那就是為什麼「市公車每個月虧損近一億」的原因之一,政府需要「傾聽民意」(深入基層、確實與民眾溝通,但不是靠傳統1999處理及時問題,因為有更多問題是深層或基礎面,若沒有「民意基礎」,許多問題將難以根本發覺,問題不被發掘,有怎能根本改善?)
5.另外,民間有許多業者也提供類似的「公車查詢APP」,相較之下,有些穩定、功能複雜,有些簡單易操作,有了這些功能範例參考,相信官方的APP要改善,應該不難,但需要結合「使用者經驗」等專業,否則單純工程師,很難理解其他跨領域專業….。
6.系統應盡量整合Google地圖功能
除非與Google整合有其他弊端或需要額外龐大支出,否則能夠「借力使力」,畢竟自行開發APP,功能再強,也不可能強過Google。例如:要從A點到B點,Google可以用語音查詢,根本不需要點擊(非常適合老人家或不懂手機操作者,但基本上都要先教如何使用)
7.路線查詢應一次展開(強烈建議,但沒人理)
例如:查詢168西公車,第一次只顯示「群組」,如「168環西幹線」(群組路線)、「168環東幹線」(群組路線)
然後得再按下「168環西幹線」(群組路線),才會出現「168環西幹線」、「168環西幹線區間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