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防治不能等~推廣「交通醫生」藉以診斷並改善交通問題

高雄輕軌車禍新聞:碰一聲!高雄輕軌又被撞 女騎士四肢擦挫傷

 


陳站長:高雄輕軌即將於2023年底,2024年初 完工並試營運。

高雄輕軌已完成建設,不論爭議如何,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讓輕軌更順暢、安全」。

據新聞報導,本周已有兩次車禍,分別是腳踏車、機車與輕軌相撞。

未來通車後,安全與塞車問題,恐怕最讓人擔心。
原本美術館路、大順路段全線規劃「禁止左轉」,因為民眾很容易疏忽輕軌,加上左轉時可能佔用輕軌車道上。
不過因為不熟路況、不知規定、還有當地民眾反彈,因此不會再全部禁止,但勢必造成更多危險與塞車,期望相關單位,能重視與改善。

PS.由於我們仍缺乏「輕軌文化」,意思就是我們跟輕軌,仍有些距離,與國外人車「親軌」仍有落差,似乎還需要「保持安全距離」。
也就是現在施工期間,設置「黃色車阻」隔離車道與輕軌行駛路線,若大順路完工開通後,勢必移除「黃色車阻」,之後也應考慮「調適期」增加「明顯警示設施」來區隔輕軌與車輛,同時應注意行人穿越輕軌(除非教導人民如何適應輕軌,否則只有「區隔」來保障安全,雖國外工程師可能不認同,但這就是「台灣交通文化」,一時間不可能改變~)。

對於「高雄輕軌」仍需要廣泛「宣導」與「教育」,提供「指引」及說明汽機車、行人,該如何「遵守相關號誌」與規則,然後製作示範影片、圖解說明,並以QRcode廣為分享。不能等到民眾行駛到輕軌路段時,才去看標示行駛(因為駕駛或行人,通常不會注意到標示,更何況即使看到,也無法在「瞬間看懂怎麼遵守」….),所以最佳方式是,利用平常時間,閱讀與觀看「輕軌交通管制與說明」的影片及圖示、加強當地相關「大型告示」、人員現場宣導、印發「輕軌交通規範指引」等,以確保民眾「了解新交通設施」,才能確保民眾依規範遵守(而不是讓民眾仍不了解,卻用「罰單」懲罰來逼民眾遵守,但罰單處罰也是「當下被罰」或「收到罰單後」才知道,對於改善「交通秩序」無法產生立即與長治久安的效果)。

至於輕軌路段與路口,增設「LED字幕警示」及大型告示看板,確保最終人車均了解,否則相信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走,導致困惑與危險發生。
另外,「號誌管控」不能只是更改號誌,而是依「特殊交通路權」,採用「特殊規範與管理」,也就是要「特別提醒」(否則採取一般標示,根本看不清楚,因為平常就不會去看,所以「特殊管理規範」,應確保能夠傳達給民眾,才能確保民眾能夠依規範遵守。)

若以一般「綠燈」概念,民眾只要是「綠燈」就可以走。但現在又增加了「輕軌特殊路權」,恐怕一時之間難以應變。
例如:民眾必須注意「一般紅綠燈」,同時也必須注意「輕軌號誌」,當一般號誌亮起綠燈,通常就可以走,但現在又有輕軌時,恐怕會產生錯亂。所以必須考慮「統一號誌燈」來區隔,讓直行車可以直行的綠燈、左右轉車可以左轉或右轉的綠燈、行人可以行走的綠燈。
再來就是「輕軌駕駛」,當輕軌列車行駛時,會與汽機車併行,最怕車輛先左轉,無法注意可能由後方疾駛而來的輕軌衝突,所以需要建立「輕軌行駛準則」,制定如何更安全、並提醒用路人注意及避免。

文/陳站長 2023.12.17

2024高雄輕軌地圖

2024/06/30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