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防治不能等~推廣「交通醫生」藉以診斷並改善交通問題

行車地獄

「複雜的交通設計」,非常考驗「大腦認知」與「行為反應」,通常「交通設施」必須能以最短時間辨識,如果設計過於複雜「難以理解」,不但難以遵守,更可能因為複雜導致「困惑」陷入危險狀態... Continue reading
交通醫生:交通工程做再多改善,不如直接落實人民「守法」,否則再多工程,人民仍不去遵守、不知遵守,那麼就「前工盡棄」了,甚至新設施人民看不懂,以及有些人遵守、有些人不知遵守,反而更加危險,變成了「交通陷阱」..... Continue reading
「錯誤的槽化線」設計:以高雄市美術館路與龍水路口,(2023年)在內側(左轉)車道,新設置的「槽化線」(如下圖示),該槽化線設置於路口(美術館路,東往西方向,近龍水路口)縮減內側左轉與直行車道,讓原本的單向二車道,縮減為一車道,同時還維持「左轉與直行」標示,等同先阻礙「左轉車」應在內側車道進行左轉,迫使左轉車駕駛必須先「右切」,然後再「左轉..... Continue reading
陳站長:高雄輕軌即將於2023年底,2024年初 完工並試營運。高雄輕軌已完成建設,不論爭議如何,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讓輕軌更順暢、安全」。據新聞報導,本周已有兩次車禍,分別是腳踏車、機車與輕軌相撞。未來通車後,安全與塞車問題,恐怕最讓人擔心。原本美術館路、大順路段全線規劃「禁止左轉」,因為民眾很容易疏忽輕軌,加上左轉時可能佔用輕軌車道上..... Continue reading
交通醫生:典型「交通工程」導向的思維,想用「工程」來改善交通,結果卻讓「行人陷入危險」,不但無法改善交通,反而讓交通變成「陷阱」。「交通設施」不是「設置就要人民遵守」,這不是「人本交通」,而是「工程交通」。長久以來,政府致力於建設,但卻疏於實際長久的觀察,加上缺乏「跨領域經驗」,亦缺乏「整合經驗」,以致過度「工程思維」,嚴重缺乏「人本思維」..... Continue reading
陳站長:不只在雲林西螺、彰化縣和美鎮,高雄也有太多「新標線」疑似「複製貼上」,而且根本不符合一般用路習慣與認知、不合邏輯、阻礙直行車、動線明顯錯誤、行車空間限縮,反而易造成違規與事故發生......PS.從新聞報導的影像中可以發現,槽化線(槽化島)設置應該與「左轉車道」有關,也就是車輛接近路口準備左轉時,特別規劃「左轉專用道」,同時避免後方直行車佔用直行..... Continue reading
陳站長:國中生與其指導老師及評審,我想沒有什麼可爭論的,畢竟平常在路上確實看到「行人悠哉過馬路滑手機」(危險行為)就像「帝王」一樣(所以才稱為帝王條款)。「人本交通」,不該是「行人為本」,而是「安全為本」「駕駛人也是人」,特別是眾多「交通事故」與「交通問題」根源是來自「違規的人」,而非所有人。不該是「駕駛人」的問題,而是「缺乏受過教導的人」與「違規者」..... Continue reading
台灣原本被稱為「行人地獄」,現在又是「行車地獄」,怎麼被重罰都不知道?如果民眾沒有「行車紀錄器」,是否就得承受「不白之冤」?現在開車、騎車出門,不但要面對擁擠危險的交通環境,更擔心檢舉、科技執法,即便是一個小動作,都可能引發「路怒狂」,甚至危險逼車.....難道我們就無法更安心、安全地開車、騎車或走路嗎?難道我們每個人要生活在交通恐懼中嗎? Continue reading
陳站長:當交通改革牛步化,尚無「具體可行方向」,恐怕讓改革遙遙無期。不過,從網路媒體可看到,越來越多人關注、提出相關議題,也有具體指出缺失,也許現在只差,能夠將各方專業與資訊「整合」與「帶領」的人。 以下是我長期關注「車禍防治」的經驗與建議,期望對於未來改革能發揮一點作用.....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