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防治不能等~推廣「交通醫生」藉以診斷並改善交通問題

0駕駛提升

駕駛定義:
「駕駛」(或司機 driver)是「行車關鍵」,但卻嚴重被忽略,這是長久以來的「交通文化」,從學習、研究、政策、管理….並未被重視,當然也就無從「了解」與「改善」…..

「駕駛」,包括大小型車輛、機車,甚至自行車、電動車等,均可統稱為「駕駛」。
維基百科「駕駛,指的是人類在操縱交通工具或一些機械設備時的行為….」

一般認知,只要會「開車(騎車)」,考過駕照,就能上路。
但「考照審核資格」太過簡略,以致許多人,根本對「交通環境、法規、設施、政策、車況、路況….」不熟,就輕易開車上路,最終導致「交通亂象」,產生的問題就是:違規多、衝突多、車禍多、勤務多…..

「會開車」,不代表能「安全上路」,因此要改善「交通問題」,最關鍵的是「駕駛」相關的狀況改善…..

駕駛狀況提升
1.駕駛交通素養
2.駕駛健康維護
3.駕駛熟悉路況
4.熟知交通法規
5.熟悉交通設施
6.掌握行駛路線
7.熟悉交通輔助
8.接收交通資訊
9.反應交通狀況
10.不斷提升狀況
11.建立駕駛履歷
12.駕駛輔導改善
13.善用輔助工具
14.推動種子志工
15.提供獎勵機制
16.運用APP管理
17.全民交通運動
18.全民交通平台

交通疾病(如違規)別再「找錯醫生」.....交通醫生:「交通疾病」治療處方~ 1.找出「違規行為」2.交通教育與輔導3.找平台協助改善4.設立「專責輔導人員」 5.若能找出「交通行為改善模式」6.比較傳統做法、比較其他領域成功做法、比較各種新方案差異 7.「違規罰款」是一種「處方」,當這處方「無效」,就必須研究調查「為什麼無效」8.建立整合平台,讓相關專業、資訊、經驗能彙整 9.整合相關團體,成為「交通推展」系統化與組織化運行..... 繼續閱讀
科技不該用在處罰 那麼「科技」該如何運用來「改善違規」?「交通素養」提升,才是「人本交通」改革的關鍵~正確使用「科技」才能逆轉「交通亂象」(改善違規與車禍) 關於「科技」與「交通」,如何整合與運用來改善交通問題 關於「交通違規」與「行為改善」問題 「善用科技」才能加速改善「交通違規」等問題 ..... 繼續閱讀
課程簡介:道路交通事故之發生原因中,九成以上與人為因素有關。本課程為帶領運輸專業人員認識交通安全理論與實務之第一堂課,透過系統性地介紹駕駛人之生理、心理及綜合呈現之個性、能力與行為等要素與道路駕駛安全之關係,最後並將這些理論整理應用於運輸業之駕駛人招募、教育訓練及管理上。本課程適合客、貨運輸業之中階管理人員、公路監理人員及交通運輸專業之研究生進修研習..... 繼續閱讀
改善思考:一、交通設施「設置前後」,應持續追蹤調查,同時比較其差異,並持續完善其設施~二、另外應納入「設施改變後,對人民的影響」評估,以事前做好因應對策~1.設置指引 2.改變習慣與認知 三、交通設施改善方案的評估 四、彙整交通資訊平台+APP.....五、成也1999、敗也1999?(關於1999改革)..... 繼續閱讀
任何「交通設施」之規劃設計與檢驗,必須導入幾項「關鍵」1.基本技術:交通專業、交通法規、交通工程、交通宣導....2.視覺科學:任何「交通」,均應考量「識別度」3.聽覺輔助:由於交通路況複雜,過多的「訊息」、標示、花樣...4.現場經驗:設施之規劃與後續改善,應建立「現場經驗值」(因為許多道路工程...5.交通檢驗:有效的「交通檢驗」,類似「重新經歷」的概念,也就是,以「實際駕駛人」...6.廣納建言:搜集民意與廣納建言...7.交通種子:擴大建立「交通種子」:包含培訓專業交通志工,以協助交通相關發展...8.行為科學:許多交通改善,重點與投資均花在「硬體」,卻只有極... 繼續閱讀
最佳「預防」與「預知」工具:(交通管理)手機APP,建議導入並推廣運用。手機APP優點:即時、完整、有電子地圖、可雙向溝通、可查詢、可語音控制、可預約、可導航、可學習、可蒐集建議與車行狀況....PS.手機APP工具,完全是「傳統管理」方式所無法達到的...(但需要平常就了解該APP,並習慣使用... 繼續閱讀
現在社會似乎太偏重於「證明你是錯的」,然後採取「嚴厲懲罰」.....卻不設法取找出「你哪裡不懂、需要什麼?」,然後採取「導正違規、避免再犯」.....為了設法「找出違規」,從現場取締>民眾檢舉>科技執法(透過科技偵測照相檢舉),但「違規人」是找到了,卻偏重「處罰」,而不是「導正」,最終結果會如何呢?違規行為會改善嗎?還是依然存在.... 繼續閱讀
站長推薦>交通安全宣導典範(提供圖文並茂、法規來源、容易理解、專業完整....值得推薦給大眾學習運用。)GoNews 團隊是來自「東陽吳篙文教基金會」,在地深耕20 餘年的「交通安全」推廣,將一路以來的知識、經驗,一同分享給大家,也蒐集網友們的真實意見,彼此交流,期許能讓大家有一個正確、良好的觀念,把生活中的「行文化」帶入你我的日常。『關懷社會行的文化、提升全民行的品質』是基金會對台灣交通的期許與努力目標! 繼續閱讀
陳站長:我們的體制不健全,才會導致「違規亂象」,然而「違規開罰」能否改善違規呢?還是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呢?我認為「對小學生開罰單」並不洽當(違規行為固然不對,但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若不去改善根本問題,只做「違規處罰」,只會帶來反效果….但我不是苛責警方,而是體制上為什麼把「交通違規問題」都交給「警察來舉發」?而不能根據狀況,導向「更好的解決方式」呢?) 繼續閱讀
研究自動駕駛車禍報導案例,反思如何制定規範與改善自動駕駛安全~新聞>當心! 國道施工車20個月被撞153次 這項「功能」竟然多數原因 「自動駕駛」車禍頻傳,若無法確保安全,應嚴格限制使用。「自動駕駛」事故頻傳,等同把「自動駕駛」直接拿到馬路上測試,而使用者與民眾就成了「白老鼠」,拿生命開玩笑! 既然「自動駕駛」無法確保行車安全(包含軟硬體與駕駛操作缺失),是否應當更積極調查並改善缺失? 繼續閱讀

2023/08/24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