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防治不能等~推廣「交通醫生」藉以診斷並改善交通問題

交通缺失

交通陷阱:以博愛一路與龍德新路口(高禾醫院旁)之自行車專用道為例
自行車專用道,未設斜坡,導致路面「高低落差」約15公分。

根據Google街景圖,在2020年6月仍為斜坡,但2022年2月至今(2025/01)三年了,卻沒改善為斜坡(作為自行車進出該專用道),使得自行車騎士在不注意的情況下,恐會造成騎士摔倒、自行車損害。

從此案例可以看出,交通設施從「規劃、施工、驗收、後續追蹤」缺失,加上民眾缺乏「交通安全設施覺察」(估計至今超過上百萬人次經過,卻沒有人通報,相關單位亦沒有察覺並改善)。

 

 

這些新的交通設施缺失,可用一句話來形容:「規劃很理想,但現實很殘酷」,交通設施規劃與設置了,就必須設法做到完全,因為成敗就在最後一里路,即現場是否落實、是否真的安全了?否則過程做得再好,也都前功盡棄了..... Continue reading
「錯誤的槽化線」設計:以高雄市美術館路與龍水路口,(2023年)在內側(左轉)車道,新設置的「槽化線」(如下圖示),該槽化線設置於路口(美術館路,東往西方向,近龍水路口)縮減內側左轉與直行車道,讓原本的單向二車道,縮減為一車道,同時還維持「左轉與直行」標示,等同先阻礙「左轉車」應在內側車道進行左轉,迫使左轉車駕駛必須先「右切」,然後再「左轉..... Continue reading
新聞事件省思~「機車道太窄 屏科大學生不滿誤闖汽車道挨罰」民視新聞 新聞事件省思~從政府角度、學校角度、(以該校大量使用機車族群)學生角度、其他往來人車等,逐一調查與了解,然後彙整出一些新的觀點與事實,再重新思考如何讓現況能夠獲得更好的改善..... Continue reading
陳站長對於交通工程問題見解與改善建議:道路設施缺失,不但會讓駕駛人困惑,而且衍生的違規罰單與車禍,到底要找誰負責?其實,只要改善「道路與設施規劃、管理」機制,就能有效減少問題,那怎麼改善呢?1.透過交通管理單位(交通局)提升專業與現場實務經驗來改善..... Continue reading
陸軍官校旁的交通陷阱,令人掛心~今天前往陸軍官校參加「埔光美展」,帶著滿滿收穫準備離開,當行走在官校附近的維武路與中山東路口,準備穿越中山東路口時發覺「從維武路往南之右轉車輛太多、速度又快,..... Continue reading
缺失頗多的「右轉專用道」竟然要擴大實施,真是令人傻眼~為了改善側撞而增設右轉專用道,把原本最右側機車硬推至左車道給左直行車撞嗎?等於把一個問題改善,卻又新增其他更多問題,明顯又是頭痛醫頭的研究與經驗~ Continue reading
關於新聞:「柯下令 每季檢討肇事熱點」陳站長:新聞中提到這些話,不知騎機車的朋友有什麼看法~ 「北市交通局長:目前只能改善標誌路線降低肇事,真正要解決應減少機車騎乘」 陳站長認為:「問題在"違規",而不是"機車"數量」長久以來,機車逐漸變成交通政策的首要改善重點,因為機車車禍造成死傷最嚴重.....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