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防治不能等~推廣「交通醫生」藉以診斷並改善交通問題

缺失頗多的「右轉專用道」竟然要擴大實施,真是令人傻眼~
為了改善側撞而增設右轉專用道,把原本最右側機車硬推至左車道給左直行車撞嗎?等於把一個問題改善,卻又新增其他更多問題,明顯又是頭痛醫頭的研究與經驗~

前幾天的新聞(新標線救機車族 路口設右轉.直行雙箭頭 減少”側撞”發生),終於解開我這幾年來的困惑:右轉專用道問題~

原來設置「右轉專用道」只是為了避免汽車到路口右轉被直行機車撞(偏重於汽車觀點),但事實是設置缺乏配套,反讓機車增加車禍風險與交通混亂(因為右轉專用道經常被違停佔據)~

PS.見站長之前的文章(即使過了幾年,該內容不改,還是可以印證數年來存在的問題,根本沒有改善過,例如一部車違停佔據,整條右轉專用道就癱瘓)~右轉專用道缺失的報導文章:
https://car.995.tw/?p=5143

 

2015.12.15c

~右轉專用道問題~(若未配套,就會有以下的問題)
1.導致蛇行:
右轉專用道,強迫機車「蛇行」(雖然不是短距離蛇行,但曲線行駛也讓機車更加不安全)使得機車族更加危險(因為機慢車原本靠最右車道,但遇路口有右轉專用道時,卻得冒險由最右側左切,變換至右二直行車道,然後再變換回右側機慢車道)
2.機車突轉:當機車左切,將會被後方直行車撞擊機率大增(因為原本在最右側直行,因為突然看到前方路口為右轉專用,按規定必須左切,但行駛時不可能等候,且有極高比例的機車族不會看就直接左切進入直行車道)且機車原本行駛最右側車道時,容易辨識與預測,現在機車什麼時候要左切變得更加難以預測了。
3.配套不足:由於實施以來均未規劃完善配套與宣導,致使問題從未落實與有效改善
4.未能落實:許多汽車駕駛未能落實進入右轉專用道再行右轉(原因是配套不足、標示不明、未能預先告知、缺乏整體性與慣性經驗考量)
5.違規佔用:右轉專用道被占用情形嚴重(使得原本的路口更加混亂,以高雄正義路轉九如路的右轉專用道為例)
6.難以辨識:當車多或車速過快時,右轉專用道無法被辨識,因此導致車禍與違規風險增加(除非考量慣性經驗,那麼駕駛人就會依平常路口規劃與經驗行駛,但當今的路口有的有右轉專用,有的卻沒有,才會導致混亂的狀況)

 

強烈建議改善:(汽車應先匯入機慢車道再右轉,而最右側仍設為可直行與右轉)
除非有更好的改善方案,否則該右轉專用道,應調整為「可右轉與直行」(也就是:汽車並非在直行車道右轉,而是先靠右然後匯入最右側車道後,與最後側機慢車前後保持安全間隔行駛,然後在路口後,再分別直行與轉彎~因為都在同一車道,差別在前後分別直行與轉彎,而非傳統的不同車道的左側汽車要右轉,才會被右邊的直行機車撞擊風險),讓汽車與機車在該路口依優先順序進入者排列,再依序由前方車輛自行直行與右轉(由於車道不可能都是直行或轉彎,通常是混合,這才是符合當今駕駛經驗,因此政策重點應放在「駕駛模式」的設計與行為的改善,而非當今的右轉專用道~)

由許多資料顯示,右轉專用道從2011年就已經存在,但至今仍未能提出有效改善配套,顯見相關單位缺乏「整體與現場長期觀察經驗與改善配套」(抑或是缺乏客觀與多角度研究,才會使得該數據與站長所觀察與影片顯示的事實有落差~)

有關「右轉專用道」實際狀況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YvPA5pVj2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W1_q0PBum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XLDs86Iji4
若政府與相關專家學者願意研究,請參考以上影片外,另外可在高雄市正義路往九如路口的右轉專用道觀察、九如路往東的右轉專用道、澄清路往三多路口的右轉專用道、中山路各路口、高雄五福路高雄橋往東方向…等,看看實際汽車車是否有遵守規定、是否有違規占據、是否有依規定直行或變換車道~

 

PS.其實「右轉專用道」在某些路段還是需要,但設置位置與狀況,必須考量整體安全及順暢,特別必須考量大眾的慣性經驗~例如高雄中正路往東,在高速公路前(汽車右轉專用道設置於汽機車道中間,並設置分隔裝置,以保護機慢車安全)~在缺乏配套、缺乏宣導、缺乏考量改變過程將經歷的交替過程風險,那麼該設施等同陷阱,陷駕駛人於不義的陷阱~

 

以上說了一堆,只有一句話,問題出在「駕駛人」的交通素養(如錯誤觀念與違規行為導正、道路優先權與禮讓落實)
因此,提升駕駛人的「交通規則」認知、安全駕駛提升(反應與預知狀況的能力)、再加上政府在相關規劃管理與配套落實~交通才能真正安全與順暢~

而駕駛人管理,不應只是「違規處罰」的層次,若駕駛人的內涵不改善、素養不提升,交通問題就無法根本改善~(以日本在交通安全等教育的落實,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範例與映證)

所以改善交通,不能再以「論文研究」形式作為基礎,而是要以實務經驗、現場長期觀察、整體、最終成效,作為根本~

 

當交通規劃與設施改善,等於拯救每年超過數萬人傷亡(許多傷亡,其實與設施或管理缺失有關),無形中也拯救了無數家庭~

 

有關新聞事件來源參考:新標線救機車族 路口設右轉.直行雙箭頭 減少”側撞”發生

 

文/陳站長 2015.12.15

2023/11/0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