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醫生
陳站長:交通設施規劃與設置,應由中央統籌並制定準則,然後協助地方改善,否則以一般地方專業及資源,恐怕無法提出專業與標準的交通工程。看了新聞報導後,只能說,交通會亂,不是沒有原因,連「示範」都省了,直接將不當的標線畫上去,沒有先考量民眾懂不懂、會不會因此違規或出車禍,而且還可以把責任歸咎於民眾..... Continue reading
陳站長:國中生與其指導老師及評審,我想沒有什麼可爭論的,畢竟平常在路上確實看到「行人悠哉過馬路滑手機」(危險行為)就像「帝王」一樣(所以才稱為帝王條款)。「人本交通」,不該是「行人為本」,而是「安全為本」「駕駛人也是人」,特別是眾多「交通事故」與「交通問題」根源是來自「違規的人」,而非所有人。不該是「駕駛人」的問題,而是「缺乏受過教導的人」與「違規者」..... Continue reading
建置「路燈+警示」系統,以緊急告知行經該路段駕駛人注意:1.將「路燈警示」安裝於現有路燈,並能夠發揮「閃爍警示」功能(包含日夜間等情況下,均能達到一定的警示效果)、能夠連線控制啟動與關閉。2.建立「路燈警示」規則,讓相關人員依規則操作、使用與管理。3.「前方緊急事故」通報系統,其運作概念參考..... Continue reading
台灣原本被稱為「行人地獄」,現在又是「行車地獄」,怎麼被重罰都不知道?如果民眾沒有「行車紀錄器」,是否就得承受「不白之冤」?現在開車、騎車出門,不但要面對擁擠危險的交通環境,更擔心檢舉、科技執法,即便是一個小動作,都可能引發「路怒狂」,甚至危險逼車.....難道我們就無法更安心、安全地開車、騎車或走路嗎?難道我們每個人要生活在交通恐懼中嗎? Continue reading
陳站長:當交通改革牛步化,尚無「具體可行方向」,恐怕讓改革遙遙無期。不過,從網路媒體可看到,越來越多人關注、提出相關議題,也有具體指出缺失,也許現在只差,能夠將各方專業與資訊「整合」與「帶領」的人。
以下是我長期關注「車禍防治」的經驗與建議,期望對於未來改革能發揮一點作用..... Continue reading
陳站長:任何企業與單位,應具體列出有關「交通安全」的列管作業,並建立「自動警示與查核」機制,以防人員疏失、換人又忘記交接,進而又發生同樣的缺失。相關單位應重新建立「交通安全」的管理規範與APP運用:
道路施工區域安全防護、施工路段「交管」、「警示」(特別是高速公路、夜間)、施工即時影像分享(施工作業標準與自動系統,以避免工作太複雜而疏忽... Continue reading
「車向分流」為什麼不能改善根本問題,反而可能製造更多問題:1.當爭取開放「車向分流」,意味著機車可以行駛各車道,這樣原本的問題就解決了嗎?2.當機車行駛各車道,必然引發汽車與大車衝突,其中「大車視線死角」就足以讓機車死傷慘重(過去一直宣導,難道都是假的?不是要機車遠離大車,但大車從後方駛來,機車怎麼閃?)3.過去汽車與大型車未提出「交通改革政策」..... Continue reading
「交通亂象」,需要「強而有力的政府」來整合與主導,而非放任大眾各自論述、衝突,或讓交通與警政基層每天有處理不完的交通問題。當人民有「交通素養」,就有穩定的「交通認知」,不會被媒體所左右、不會任意違規、也不會因此導致車禍風險。全民「交通素養」(全民是指所有人,包含政府相關人員)是「交通秩序」的基礎,媒體就不會亂報導..... Continue reading
哪有把「人行道」強硬鋪設在「機車格」上面,讓機車困惑,違規停在人行道(兼停車格)上,結果恐怕害機車騎士被開罰。其實「錯誤標線」不只在這,透過Google街景圖,可輕易在馬路上,看到無數「重畫的標線」,顯見標線工程,缺乏嚴謹的測量、規劃、施工監督、後續驗收......讓畫錯(或不當的)標線與設施,變成「交通陷阱」,危害用路人安全..... Continue reading
交通醫生:我們的「交通安全」是靠「無數人犧牲」換來的經驗....以本件新聞事件為例,原本可以「預防的車禍」,卻因為相關單位「沒有整合與周全的設計」,導致駕駛人依規定過磅,卻又因為車多被迫停在「車道上」,再加上「沒有完善整合機制」,過磅單位只顧過磅、國道警只負責巡邏及通知、交通單位只負責道路設施規劃,卻沒有單位去整合、稽查、改善這些問題.....結果,駕駛必須「依規定過磅」,等同走入死亡的「交通陷阱」.....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