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防治不能等~推廣「交通醫生」藉以診斷並改善交通問題

相關研討

改善思考:一、交通設施「設置前後」,應持續追蹤調查,同時比較其差異,並持續完善其設施~二、另外應納入「設施改變後,對人民的影響」評估,以事前做好因應對策~1.設置指引 2.改變習慣與認知 三、交通設施改善方案的評估 四、彙整交通資訊平台+APP.....五、成也1999、敗也1999?(關於1999改革)..... 繼續閱讀
一、改善「交通設施」就能確保「行人安全」嗎?有關報導「改善路口設施」被認為可以有效改善「行人安全」包括:1.Z字型庇護島2.路側停車彎3.路口轉角突出4.斑馬線退縮 二、只改善設施,卻沒有改善「使用者認知」(民眾的交通認知與素養)..... 繼續閱讀
近來媒體關注「行人安全」,其實由來已久,但過去一直被漠視,直到更多專家學者、議題、媒體深入報導,讓問題持續被關注,而且更深入探討,從「行人地獄」開啟....距離「行人天堂」還有很長的 一段路要走~陳站長~長期關注「車禍防治」,但大多只有「發表見解」、「彙整相關資源訊息」,期待更多團體與各界能夠共襄盛舉。 繼續閱讀
任何「交通設施」之規劃設計與檢驗,必須導入幾項「關鍵」1.基本技術:交通專業、交通法規、交通工程、交通宣導....2.視覺科學:任何「交通」,均應考量「識別度」3.聽覺輔助:由於交通路況複雜,過多的「訊息」、標示、花樣...4.現場經驗:設施之規劃與後續改善,應建立「現場經驗值」(因為許多道路工程...5.交通檢驗:有效的「交通檢驗」,類似「重新經歷」的概念,也就是,以「實際駕駛人」...6.廣納建言:搜集民意與廣納建言...7.交通種子:擴大建立「交通種子」:包含培訓專業交通志工,以協助交通相關發展...8.行為科學:許多交通改善,重點與投資均花在「硬體」,卻只有極... 繼續閱讀
陳站長:我們的體制不健全,才會導致「違規亂象」,然而「違規開罰」能否改善違規呢?還是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呢?我認為「對小學生開罰單」並不洽當(違規行為固然不對,但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若不去改善根本問題,只做「違規處罰」,只會帶來反效果….但我不是苛責警方,而是體制上為什麼把「交通違規問題」都交給「警察來舉發」?而不能根據狀況,導向「更好的解決方式」呢?) 繼續閱讀
研究自動駕駛車禍報導案例,反思如何制定規範與改善自動駕駛安全~新聞>當心! 國道施工車20個月被撞153次 這項「功能」竟然多數原因 「自動駕駛」車禍頻傳,若無法確保安全,應嚴格限制使用。「自動駕駛」事故頻傳,等同把「自動駕駛」直接拿到馬路上測試,而使用者與民眾就成了「白老鼠」,拿生命開玩笑! 既然「自動駕駛」無法確保行車安全(包含軟硬體與駕駛操作缺失),是否應當更積極調查並改善缺失? 繼續閱讀
全民「交通素養」提升+「交通智庫」APP整合運用~有效的交通改革方案 一、有效「交通改革」應全民參與、提升交通素養 二、科技運用(交通APP)資訊整合運用與推展 (1)無時間、空間、數量等限制 (2)可真正彙整相關問題與經驗 (3)「交通智庫」的建立與運用 (4)「交通資訊整合與運用」~4a.個人交通管理、紀錄 4b.交通規則學習 4c.交通資訊查詢與分享 4d.階段性推展 4e.實體整合運用 繼續閱讀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簡述)台灣每年超過3,000人死於交通事故,近50萬人受傷,今年2021年1~7月也已經有1,709人在道路喪命,這個數字將近COVID-19疫情(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的4倍。數十年來交通疫情已在各縣市間蔓延,造成重大傷亡卻無人重視,這就是「系統性交通暴力」.... 繼續閱讀
思考「交通惡化」的原因與結果 當今嚴重忽略「交通素養」,僅以寬鬆的「考照制度」把關、後續的「違規舉發機制」規範違反規則的行為、傳統的口號宣導....實在難以撼動「嚴重惡化的交通惡習與觀念」.... 1.一開始就輕忽、2.後來又窮忙於問題表面處置、3.最後惡化忙於收拾殘局..... 繼續閱讀
「交通履歷」能有效改善違規行為要管理眾人的交通行為,實不容易,特別是大眾的「交通素養」欠缺,也就缺乏自律,因此管理必然費力,且成效有限。首先要了解每個人的「交通行為」,就必須加以「記錄」(根據「交通規則+安全駕駛」等觀念來設計),那麼個人就能根據這些「經過設計的交通行為」來遵行與調整,再加上「手機APP交通履歷」(或類似概念的交通行為管理工具)即可有效達到「人員交通管理」目標... 繼續閱讀

2024/06/30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