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防治不能等~推廣「交通醫生」藉以診斷並改善交通問題

新聞>小四女童闖紅燈被開單 家長批警執法過當|華視新聞 20220928

華視新聞>新北市板橋一名小四女童,因為過馬路違規闖紅燈,被員警開罰,她嚇得哭紅雙眼。家長得知後,氣得在臉書發文,認為警方執法過當,就怕小孩心裡會留下陰影,應該口頭勸導就可以了,但話題在網路掀起論戰,有人認為錯就是錯,應該要機會教育,也有人認為9歲女童對法規可能還不太清楚,但警方表示,路人違規闖紅燈開罰,只是依法行事。


陳站長:我們的體制不健全,才會導致「違規亂象」,然而「違規開罰」能否改善違規呢?還是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呢?

我認為「對小學生開罰單」並不洽當(違規行為固然不對,但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若不去改善根本問題,只做「違規處罰」,只會帶來反效果….但我不是苛責警方,而是體制上為什麼把「交通違規問題」都交給「警察來舉發」?而不能根據狀況,導向「更好的解決方式」呢?)

每個人都會違規,只是情節輕重,是否「常犯」。如果真的要驗證「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教育好小孩的交通安全」,可以「請媒體與警方在人多車多的路口,進行違規舉發與採訪」即可獲得真實的了解。
我敢說,沒有多少家長能夠教好孩子們的「交通安全」,更別說連家長自己都做了「錯誤的示範」(其他違規行人都做了錯誤的教育示範,難道不該一起檢討與改善?)。
(家長能否負起「孩子們的交通安全教育」,其實有許多困難,包含家長是否有充裕時間?能夠學習到什麼程度?小孩是否願意學?又能夠遵守到什麼程度?)

對於交通違規改善,政府確實有努力,但比起對於經濟、政治等關心與投入,真是杯水車薪,也就是「交通安全」的改革方案、宣導、專業度、組織、教育,力度與資源根本不足,無法確實喚醒民眾對「交通安全」的重視,使得交通違規仍舊頻繁且嚴重,導致事故不斷發生(台灣每年車禍超過40萬件、超過40萬人輕重傷…),如果真的改善,就不可能在平常路上,看到一堆違規逆向、闖紅燈、超速、紅燈轉彎、不禮讓行人、逼車…..等行為。

 

請問有多少家長能夠教導「交通安全」呢?
「交通安全」教育,不是單純只教「不要闖紅燈」這麼簡單,所以有多少家長能夠教導呢?(更別說遵守了,而這樣錯誤身教的大環境,大人都違規了,那麼又該如何教導小朋友呢?)
我們總把小孩的問題歸給家長,但我們有確實讓家長提升「交通素養」嗎?每個家長都有足夠學習能力與時間去學習「交通安全」嗎?

「交通安全」改善,不能只靠「交通專業」,因為交通專業並沒有針對「違規改善」專科,進行培育相關人才與管理模式,所以只能說當今採取的「交通安全管理」是外行、不專業,因為沒有人真的懂、也就沒有人教導,所以就沒有人能夠確實提出「有效解決方案」。
所謂「交通違規改善科」(如同內科、外科、設計科….每個科都有其完整的教育,但交通違規改善,卻沒有這些科目與學習內容,所以只能依據傳統方式,也就是靠「違規舉發」來規範人民不要違規,卻無法有效顧慮到「人民交通素養不足」的問題,以致沒有多少家長能夠教導學童,其實連自己都無法完全遵守,更何況要教導呢?)
PS.我們的交通安全教育體制不成熟,所以無法提供一套完善的人才、方案與資源,這是因為當政者與許多高層真的「不懂交通安全」,更遑論能夠提出根本的改革。

 

全民交通時代
交通不是政府的,而是全體人民的,這意味著所有人都必須加以學習,並負起責任。
一個缺乏「交通素養」(交通常識)的人,是無法對交通負起責任,因為不懂,怎麼負責?怎麼遵守交通?又怎麼去教育別人?怎麼去管理?(人民缺乏交通語言認知,你怎麼管?用處罰就能懂嗎?)
全民交通時代,是希望全民參與交通、重視交通,並有責任去教育、提醒、勸導,甚至去制止違規行為~
相反地,當今許多人根本不太了解交通規則,加上媒體報導並沒有足夠專業與良好示範,導致交通混亂與問題層出不窮,加上長年累積對交通違規處罰的不滿,造成「小動作都能引發大衝突」,最終導致「交通零容忍」(諷刺的意思:無法容人他人按喇叭提醒、無法容忍他人擋在前面、無法容忍他人搶先…..卻完全忽略自己也是如此)

 

舊體制無法根本解決,那我們需要怎樣的體制?
別再把「交通安全改革」推給「交通單位」,因為缺乏「行為改善科學」,將無法理解「交通違規行為的根本」,也就無法用科學的方法,進行人性化的改善。所以當遇到「違規行為」,不僅僅只是「違反法律規定」,而是一種長久以來的「違規習慣」問題(除非交通發展早期就有良好的「交通素養」教育與環境)。當「交通違規」累積越長久,就越難以改善,若要改善,就得從「行為科學」加上相關配套一起做,才能期待產生效果。(否則,數十年來,只想靠「加重處罰」或交通安全宣導,根本趕不上惡化的情況。)
新的契機,別再由「交通主導」,而改以「行為科學」專業組織來協助與主導,同時要配合「全民交通」推展,包含「交通素養」提升(包含初學者的教育、其他交通參與者的輔導與導正等)。另外將「交通違規」的處罰機制,改以「輔導+記點」來取代,輔導是立即的輔導,非由警方在現場進行,而是直接轉由當地專責機構(或專責團體)協助,負責的單位,不但提供有效的「交通觀念」導正、並可由「駕駛人履歷」來查詢與了解其交通行為狀況,也就是從診斷到提出最適合的「改善療程」,跳脫傳統的「違規處罰」(因為再怎麼罰,再怎麼安全道安講習,還是不能根本改善「違規行為」,因為沒有一個單位能夠確保「違規再犯」問題)。由此可以看出,我們需要哪些專業、哪些組織、哪些規範…….

 

有效的方案:科學工具輔助+交通醫生方案
傳統管理、教育、規範、設施…..有其功能上或作業上的侷限性(例如:警察不可能為了一個違規人,然後花時間去教導改善他,但如果有人能夠做「教導改善」這件事,那麼這個違規人,將來就能確實了解,並能確實改善,而非當今無法根本解決問題的方式)
科學工具,就是把各方面專業、經驗、功能匯集,並設置實體的服務平台、網站、及手機APP。
這表示,人人都能隨時掌握「交通安全」(完整的學習課程),因為透過手機APP+實體指導(經過培育的交通指導志工),那麼任何人的「交通違規行為」都有辦法隨時被導正,人一旦隨時都能自我檢視與導正,就逐漸變成習慣,未來的社會就會逐漸充滿安全與祥和(因為好的交通行為不斷被累積與擴展)。
人手一機(手機+APP),等於所有人都能透過手機來學習、溝通、管理,加上大數據,能夠有效協助個人做到「更完善的交通履歷」,加上「交通醫生」,可以針對任何一種交通「疾病」,進行特定的交通問題「治療」,也就是「交通違規」其實是一種病,只是這些違規行為,不是身體上,而是心理上、行為上的疾病,過去從未真正被揭露,也就沒有人察覺與重視~

 


文/陳站長 2022.09.28
(歡迎引用,請註明出處網址、來源者)

2023/11/0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