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防治不能等~推廣「交通醫生」藉以診斷並改善交通問題

看似「暴力」,應加以嚴懲,才認為可以遏止「交通暴力」,殊不知,暴力來自什麼原因?又該如何從根本改善?如不從根本著手,持續惡化是必然的結果……

 

「交通素養」才是交通行為與改善的根本
如同「語言」,如果不懂「語言」就無法對外辨識與溝通,因此,交通包含各種「語言」(也就是「交通規則」,目的就是要告訴民眾,該怎麼開車騎車、怎麼遵行標示指示、誰有優先權、要注意什麼、哪些不能做….當人民對交通「一知半解」,或者當社會只有少數人「一知半解」,就足以癱瘓交通,因為這一知半解,足以讓一部車,發生事故,導致整條路可能因此癱瘓…..顯然,「交通素養」不是可有可無,而是「開車上路」的「基本要求」…..一旦要求過低,就會增加事故風險,因此設法改善「駕駛素質」、使其熟知「交通規範與環境設施」,並提升「安全駕駛駕駛」能力,才是改善交通的最佳解決方案…..)

 

什麼是「交通素養」
簡單說,「交通素養」就是「遵守(交通法規)的素養」,要遵守就必須先了解「交通規則」,否則根本不知如何遵守,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違規與車禍的原因。
這裡所指的「交通素養」還包含「安全駕駛」(即安全駕駛人及安全走路的行人),因為遵守交通規則,還必須同時注意他人可能的違規行為(預防事故發生),因此即使自己守法,還得注意避免,才能讓交通更安全與順暢。

 

思考「交通惡化」的原因與結果
當今嚴重忽略「交通素養」,僅以寬鬆的「考照制度」把關、後續的「違規舉發機制」規範違反規則的行為、傳統的口號宣導….實在難以撼動「嚴重惡化的交通惡習與觀念」….
1.一開始就輕忽(僅以寬鬆的駕駛資格審核的「考照制度」把關,只要考過就以為能自由開車上路,完全還沒「安全駕駛」等經驗與能力….)、
2.後來又窮忙於問題表面處置(重違規處罰卻輕忽違規導正,導致違規更加嚴重與惡化….)、
3.最後惡化忙於收拾殘局(車禍傷亡與交通糾紛衝突日益嚴重,不但難以挽回傷亡,更造成嚴重的人才損失、家庭破碎、經濟崩壞、醫療與財產損失….而這些驚人的損失,為什麼不花多一點經費在防治改善呢?當多花一點經費,做好防治,就能大大降低「損害」,怎麼就是「節省成本與財務思維導向」….省過頭,不但無法改善問題,反而造成日後更多修補、花更多經費,還造成更多無辜死傷,因此政府與民間,必須全面匯集專業、資源,並讓全民一起來重視,而不是再由「外行、缺乏整體、沒有領導整合能力….」來主導,最終只做表面,然後又不了了之…..)

 

「交通改革」關鍵,必須從「人本」著手,人才是交通的根本
交通改革,應該重視的是長遠與根本、而人才是交通秩序的根本,人操作機器、決定怎麼走、而「規則」就是為了整體有個共識、依循的方向與準則,因此才會立法規範這些行為,雖然不是理想的規定,但至少仍能夠維持一定的交通秩序,一旦這些規則被破壞或漠視,就會造成「失序/失控」,也就是我們常看到的新聞事件,就是「嚴重忽略交通素養」的後果。

當一個人不懂規則,自然就不會認為「交通規則」的重要,也難以意識到「交通規則的存在」。(通常缺乏「交通規則」,是因為學習過程,僅有「考照」才閱讀交通規則,日後的學習與交通習慣,均由「交通直覺」的經驗累積,這些憑藉直覺,變成的「堅固難摧的交通習慣與認知」,難以用「交通法規」來規範、也不能只靠「檢舉」來改善,必須透過「行為直覺反應」的科學方法,研究「直覺的設計與管理模式」來引導行為逐步「導正」….而「違規舉發」只是一種改善機制,但如果不去促進其「熟知違規與其關聯影響」,就會造成反效果,因為越罰越反彈,反而造成民怨積累,違規依然沒有改善,甚至更加惡化與暴力反抗)

 

PS.由上面所提到的,「人的交通改善」,不能再靠傳統的「警察」或「交通單位」的專業與思維,而是透過「行為、教育、輔導、科技工具運用….」等主導,再整合交通與警政,其效果絕對比傳統更好。

文/陳站長 2021/11/18

2024/06/30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