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駕駛提升
駕駛定義:
「駕駛」(或司機 driver)是「行車關鍵」,但卻嚴重被忽略,這是長久以來的「交通文化」,從學習、研究、政策、管理….並未被重視,當然也就無從「了解」與「改善」…..
「駕駛」,包括大小型車輛、機車,甚至自行車、電動車等,均可統稱為「駕駛」。
維基百科:「駕駛,指的是人類在操縱交通工具或一些機械設備時的行為….」
一般認知,只要會「開車(騎車)」,考過駕照,就能上路。
但「考照審核資格」太過簡略,以致許多人,根本對「交通環境、法規、設施、政策、車況、路況….」不熟,就輕易開車上路,最終導致「交通亂象」,產生的問題就是:違規多、衝突多、車禍多、勤務多…..
「會開車」,不代表能「安全上路」,因此要改善「交通問題」,最關鍵的是「駕駛」相關的狀況改善…..
駕駛狀況提升
1.駕駛交通素養
2.駕駛健康維護
3.駕駛熟悉路況
4.熟知交通法規
5.熟悉交通設施
6.掌握行駛路線
7.熟悉交通輔助
8.接收交通資訊
9.反應交通狀況
10.不斷提升狀況
11.建立駕駛履歷
12.駕駛輔導改善
13.善用輔助工具
14.推動種子志工
15.提供獎勵機制
16.運用APP管理
17.全民交通運動
18.全民交通平台
交通詞彙與交通改革重要的詞彙,若能夠了解這些「交通問題詞彙」,就能了解並掌握重點,進行有效的改革…..有關「交通詞彙」是陳站長經過長期觀察車禍與改善問題所累積的經驗,其中有多個詞彙是近年來才被重視的詞彙,如「周哈里窗」(或喬哈里窗)理論、有些詞彙則是「結合特有的概念」運用在交通改善方面,例如「交通醫生」概念,將醫生診斷病情的概念,運用在「診斷交通問題」上,然後再針對問題加以「治療」(有效的解決方案).... 繼續閱讀
全民「交通素養」提升+「交通智庫」APP整合運用~有效的交通改革方案 一、有效「交通改革」應全民參與、提升交通素養 二、科技運用(交通APP)資訊整合運用與推展 (1)無時間、空間、數量等限制 (2)可真正彙整相關問題與經驗 (3)「交通智庫」的建立與運用 (4)「交通資訊整合與運用」~4a.個人交通管理、紀錄 4b.交通規則學習 4c.交通資訊查詢與分享 4d.階段性推展 4e.實體整合運用 繼續閱讀
TVBS新聞:「草屯交流道「刁車」 夫妻車流中肉身擋車示警」陳站長:車故障「立即下車警示」、「注意安全並移到路旁」應改善傳統「三角警告標誌」的設計 1.車頂警示(應考量警示效果、包含夜間、遠距離能夠清楚辨識)2.可結合更多功能的「故障警示系統」3.提升車輛故障與車禍處理能力4.有效「交通改革」應全民參與、提升交通素養5.科技運用(交通APP)資訊整合運用與推展 繼續閱讀
陳站長:好的「交通識別設計」,能夠大大減輕「交通辨識的複雜度」,特別是當今「錯綜複雜的交通環境」,更需要考慮「直覺科學」的運用。
以下推薦「減單設計」Youtube頻道用心製作的影片,希望政府與相關單位,在改善交通設施安全時,能夠重視。 繼續閱讀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簡述)台灣每年超過3,000人死於交通事故,近50萬人受傷,今年2021年1~7月也已經有1,709人在道路喪命,這個數字將近COVID-19疫情(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的4倍。數十年來交通疫情已在各縣市間蔓延,造成重大傷亡卻無人重視,這就是「系統性交通暴力」.... 繼續閱讀
思考「交通惡化」的原因與結果 當今嚴重忽略「交通素養」,僅以寬鬆的「考照制度」把關、後續的「違規舉發機制」規範違反規則的行為、傳統的口號宣導....實在難以撼動「嚴重惡化的交通惡習與觀念」....
1.一開始就輕忽、2.後來又窮忙於問題表面處置、3.最後惡化忙於收拾殘局..... 繼續閱讀
交通改革關鍵要素:1.交通專業專責人員(有效的組織行為設計與運作模式)2.交通科技工具與設施(設計研發)3.交通經驗智庫(彙整與推廣)4.交通資源平台(資源整合與運用)5.法規與體制的改革(交通醫生)6.科技管理(運用現代化工具管理與現代化體制)如何改善「特定地點、特定的人」之特定違規問題...整合「交通智庫+平台+工具」即可更有效改善(別用傳統警政或交通管理模式)... 繼續閱讀
「交通履歷」能有效改善違規行為要管理眾人的交通行為,實不容易,特別是大眾的「交通素養」欠缺,也就缺乏自律,因此管理必然費力,且成效有限。首先要了解每個人的「交通行為」,就必須加以「記錄」(根據「交通規則+安全駕駛」等觀念來設計),那麼個人就能根據這些「經過設計的交通行為」來遵行與調整,再加上「手機APP交通履歷」(或類似概念的交通行為管理工具)即可有效達到「人員交通管理」目標... 繼續閱讀
「車禍死傷」與「違規」成正比,違規導致車禍發生,因此若能降低違規,就能減少車禍發生。當今問題在於「違規」偏重「處罰」,未能有效改善(未提出更有效的其他改善方式),以致「違規」數量不但沒有顯著下降,反而攀升,其原因為何?是未來研究與改善關鍵~抓違規≠改善交通 不論是加重違規處罰、檢舉暴增、科技執法(透過違規照相工具達到違規舉發目的... 繼續閱讀
大型車若超速或不安全駕駛,周邊車輛如何遠離閃避?從許多大車事故影片可以明顯看出,大型車右轉未降低車速或暫停,仔細察看再右轉(到底要怎樣才能確實查看與右轉?是否能制定規範?還是放任想轉就轉?),因此周邊車輛根本沒有機會察覺,如何注意大型車?又如何遠離大型車?(當大型車從機車後方急速駛來,機車騎士根本無從察覺,又如何遠離或閃避大型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