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防治不能等~推廣「交通醫生」藉以診斷並改善交通問題

陳站長:好的「交通識別設計」,能夠大大減輕「交通辨識的複雜度」,特別是當今「錯綜複雜的交通環境」,更需要考慮「直覺科學」的運用。
以下推薦「減單設計」Youtube頻道用心製作的影片,希望政府與相關單位,在改善交通設施安全時,能夠重視。


『爛設計』讓出事機率提高!?改變3個在道路上超欠設計的東西! || 減單設計


陳站長:另外,許多交通標示、標線、號誌,有其設計的標準(應符合交通法規之規範),不能亂設計或更改,同時最好能全台統一標準(如果評估現行設計有嚴重缺失,則可經過相關專業評估,並做區域一段時間試辦,同時加強「標示」,以達到「新設計試辦與宣導效果」…..然後修改相關法條與規範,做整體評估後公告實施~)
PS.遵守交通法規之規範,是為了避免某些地方設計「識別差異」而導致「辨識困惑」,間接造成「駕駛錯亂」,例如之前曾以為「立體化斑馬線」能夠改善駕駛注意行人,但實際上「特殊設計的斑馬線」可能因為與一般不同,反而造成「困惑」與反效果…因此任何設計,必須先確保「具有相關經驗的團隊或組織」一同參與並提供實務經驗,避免由單一經驗主導,才能避免可能做出錯誤設施,日後反而再修改,不但浪費錢,還可能因此變成了「交通陷阱」(例如:不久前,高雄美術館附近的「X字型斑馬線」與「行人專用號誌時相」,一是不同於其他路口,只有橫向、縱向,兩組號誌變換,而「行人號誌時相」,則是車輛橫向綠燈時,行人與縱向為紅燈,等於該路口至少要多一個時相,特別獨立作為「行人行走」的號誌燈…)

 

PS.除了「交通視覺設計」能夠影響交通安全,其實還有「交通行為科學」的領域,因為駕駛人其實不是一直靠「直覺/反射」,也不可能對路況每個部份都「注意」,那會消耗極大的能量,所以就科學上,人的專注力是有限的,而且不可能一下就記住或辨識每個交通標示,也就是說,實際上駕駛人是經過很多次以後,才逐漸累積特定路段的路況(熟悉路況),因此越熟悉,通常就越能安全駕駛。

但相對地,「突然變更設計」反而會變成「陷阱」,因為人們已經習慣,並採取「記憶經驗」作為駕駛直覺反應的依據,因此新的交通設計,必須「加強顯目的告示」,提醒用路人特別注意(而不是設置新的交通設施,就認為人們能看到並遵守,這就是當今「交通改革」中,嚴重被忽略的….)

2024/06/30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