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防治不能等~推廣「交通醫生」藉以診斷並改善交通問題

交通素養

駕駛人的「交通素養」,影響駕駛對交通的認知、守法與否、能否安全駕駛(交通安全)….。若缺乏「交通素養」,必然衍生諸多交通違規、交通事故、交通亂象……。

駕駛定義:
「駕駛」(或司機 driver)是「行車關鍵」,但卻嚴重被忽略,這是長久以來的「交通文化」,從學習、研究、政策、管理….並未被重視,當然也就無從「了解」與「改善」…..
「駕駛」,包括大小型車輛、機車,甚至自行車、電動車等,均可統稱為「駕駛」。
 
維基百科:
「駕駛,指的是人類在操縱交通工具或一些機械設備時的行為….」
一般認知,只要會「開車(騎車)」,考過駕照,就能上路。
但「考照審核資格」太過簡略,以致許多人,根本對「交通環境、法規、設施、政策、車況、路況….」不熟,就輕易開車上路,最終導致「交通亂象」,產生的問題就是:違規多、衝突多、車禍多、勤務多…..
「會開車」,不代表能「安全上路」,因此要改善「交通問題」,最關鍵的是「駕駛」相關的狀況改善…..

交通素養~駕駛狀況提升:
1.駕駛交通素養
2.駕駛健康維護
3.駕駛熟悉路況
4.熟知交通法規
5.熟悉交通設施
6.掌握行駛路線
7.熟悉交通輔助
8.接收交通資訊
9.反應交通狀況
10.不斷提升狀況
11.建立駕駛履歷
12.駕駛輔導改善
13.善用輔助工具
14.推動種子志工
15.提供獎勵機制
16.運用APP管理
17.全民交通運動
18.全民交通平台

落實「駕駛技巧」+「交通素養」=行車順暢又安全的保障 大部分駕駛人並未熟悉「交通規範」與「交通環境」,只是「會開車或騎車」就上路,導致因「一知半解」錯誤認知而違規、疏失,導致交通事故發生~ 若能以「及時提醒駕駛」(即採取「輔導取代處罰」,並確保駕駛能了解並遵守),才是改善混亂交通的根本,接下來提供給大家,很容易取得的「駕駛技巧」,由許多著名或熱心的人士提供..... 繼續閱讀
關於「交通巡導員」(1)分階段進行,從特定違規項目著手,開始試辦並累積經驗,然後持續探討與改進。(2)整合相關專業與資源,讓計畫能夠確實找出「最佳改善方案」,也就是找出「改善經驗」,這些經驗可能是「更積極的關懷紀錄」、「更暢通的溝通與協助」、「更容易學習與理解的交通規則」、「更友善的交通溝通平台」、「更友善的輔導人員」..... 繼續閱讀
網路越來越多討論「行人地獄」,大多凸顯台灣人缺乏「交通素養」所衍生的「違規亂象」,最終呈現的就是「衝突與車禍」.....在這裡,我們先釐清「人的問題」(所有交通問題,其實就是人的問題,因此人若不了解交通規範、不用心規劃交通、不做好交通環境設施,那麼交通問題就會不斷發生,並造成更多問題....) 繼續閱讀
交通疾病(如違規)別再「找錯醫生」.....交通醫生:「交通疾病」治療處方~ 1.找出「違規行為」2.交通教育與輔導3.找平台協助改善4.設立「專責輔導人員」 5.若能找出「交通行為改善模式」6.比較傳統做法、比較其他領域成功做法、比較各種新方案差異 7.「違規罰款」是一種「處方」,當這處方「無效」,就必須研究調查「為什麼無效」8.建立整合平台,讓相關專業、資訊、經驗能彙整 9.整合相關團體,成為「交通推展」系統化與組織化運行..... 繼續閱讀
科技不該用在處罰 那麼「科技」該如何運用來「改善違規」?「交通素養」提升,才是「人本交通」改革的關鍵~正確使用「科技」才能逆轉「交通亂象」(改善違規與車禍) 關於「科技」與「交通」,如何整合與運用來改善交通問題 關於「交通違規」與「行為改善」問題 「善用科技」才能加速改善「交通違規」等問題 ..... 繼續閱讀
陳站長:交通部將「機老酒」視為「交通安全」死亡率改善重點,是否輕忽「違規、危險駕駛、交通素養」等問題。交通安全改善工程(營建署估計得花100年),而且這還只是「行人安全改善工程」,為何要花這麼久?(還有難以估算的工程經費)為何不見更多預算投注在「交通素養改善」?(是否因為「交通人」不懂「行為改善科學」,所以沒有將資源經費投注在這些重點?)... 繼續閱讀
課程簡介:道路交通事故之發生原因中,九成以上與人為因素有關。本課程為帶領運輸專業人員認識交通安全理論與實務之第一堂課,透過系統性地介紹駕駛人之生理、心理及綜合呈現之個性、能力與行為等要素與道路駕駛安全之關係,最後並將這些理論整理應用於運輸業之駕駛人招募、教育訓練及管理上。本課程適合客、貨運輸業之中階管理人員、公路監理人員及交通運輸專業之研究生進修研習..... 繼續閱讀
改善思考:一、交通設施「設置前後」,應持續追蹤調查,同時比較其差異,並持續完善其設施~二、另外應納入「設施改變後,對人民的影響」評估,以事前做好因應對策~1.設置指引 2.改變習慣與認知 三、交通設施改善方案的評估 四、彙整交通資訊平台+APP.....五、成也1999、敗也1999?(關於1999改革)..... 繼續閱讀
一、改善「交通設施」就能確保「行人安全」嗎?有關報導「改善路口設施」被認為可以有效改善「行人安全」包括:1.Z字型庇護島2.路側停車彎3.路口轉角突出4.斑馬線退縮 二、只改善設施,卻沒有改善「使用者認知」(民眾的交通認知與素養)..... 繼續閱讀
任何「交通設施」之規劃設計與檢驗,必須導入幾項「關鍵」1.基本技術:交通專業、交通法規、交通工程、交通宣導....2.視覺科學:任何「交通」,均應考量「識別度」3.聽覺輔助:由於交通路況複雜,過多的「訊息」、標示、花樣...4.現場經驗:設施之規劃與後續改善,應建立「現場經驗值」(因為許多道路工程...5.交通檢驗:有效的「交通檢驗」,類似「重新經歷」的概念,也就是,以「實際駕駛人」...6.廣納建言:搜集民意與廣納建言...7.交通種子:擴大建立「交通種子」:包含培訓專業交通志工,以協助交通相關發展...8.行為科學:許多交通改善,重點與投資均花在「硬體」,卻只有極... 繼續閱讀

2024/06/30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