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宣導
車禍歸咎「大車視線死角」是「半盲宣導」,規避大車責任,會害死那些「根本沒有察覺大車逼近的騎士」大車有「視野死角」~所以應「遠離大車」,但事實是....行車有視野死角=盲駛=危險駕駛為改善視線死角,強制安裝視野輔助系統,但安裝「視野輔助系統」≠「視野無死角」.....誰放任「盲駛」(危險駕駛)上路?誰來監督?誰在誤導?如果沒有督促並改善,還會有更多受害人..... 繼續閱讀
陳站長:有關新聞「高雄輕軌逐段通車,如何兼顧安全與便利」報導,我將觀後心得整理重點如下:1.報導不僅呈現「輕軌的交通安全問題」 2.其實也反應 大眾普遍「交通安全意識(薄弱)」,也就是「缺乏交通素養」的問題.....結論:民眾交通素養提升+跨領域專業(包含專業媒體+行為科學+交通運研專業)+交通單位改善問題=共同促進交通安全 建議交通單位,更積極成立:交通顧問群、交通品管圈、交通醫生.....(共同致力改善交通安全等問題) 繼續閱讀
現在社會似乎太偏重於「證明你是錯的」,然後採取「嚴厲懲罰」.....卻不設法取找出「你哪裡不懂、需要什麼?」,然後採取「導正違規、避免再犯」.....為了設法「找出違規」,從現場取締>民眾檢舉>科技執法(透過科技偵測照相檢舉),但「違規人」是找到了,卻偏重「處罰」,而不是「導正」,最終結果會如何呢?違規行為會改善嗎?還是依然存在.... 繼續閱讀
站長推薦>交通安全宣導典範(提供圖文並茂、法規來源、容易理解、專業完整....值得推薦給大眾學習運用。)GoNews 團隊是來自「東陽吳篙文教基金會」,在地深耕20 餘年的「交通安全」推廣,將一路以來的知識、經驗,一同分享給大家,也蒐集網友們的真實意見,彼此交流,期許能讓大家有一個正確、良好的觀念,把生活中的「行文化」帶入你我的日常。『關懷社會行的文化、提升全民行的品質』是基金會對台灣交通的期許與努力目標! 繼續閱讀
陳站長:我們的體制不健全,才會導致「違規亂象」,然而「違規開罰」能否改善違規呢?還是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呢?我認為「對小學生開罰單」並不洽當(違規行為固然不對,但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若不去改善根本問題,只做「違規處罰」,只會帶來反效果….但我不是苛責警方,而是體制上為什麼把「交通違規問題」都交給「警察來舉發」?而不能根據狀況,導向「更好的解決方式」呢?) 繼續閱讀
研究自動駕駛車禍報導案例,反思如何制定規範與改善自動駕駛安全~新聞>當心! 國道施工車20個月被撞153次 這項「功能」竟然多數原因
「自動駕駛」車禍頻傳,若無法確保安全,應嚴格限制使用。「自動駕駛」事故頻傳,等同把「自動駕駛」直接拿到馬路上測試,而使用者與民眾就成了「白老鼠」,拿生命開玩笑!
既然「自動駕駛」無法確保行車安全(包含軟硬體與駕駛操作缺失),是否應當更積極調查並改善缺失? 繼續閱讀
交通詞彙與交通改革重要的詞彙,若能夠了解這些「交通問題詞彙」,就能了解並掌握重點,進行有效的改革…..有關「交通詞彙」是陳站長經過長期觀察車禍與改善問題所累積的經驗,其中有多個詞彙是近年來才被重視的詞彙,如「周哈里窗」(或喬哈里窗)理論、有些詞彙則是「結合特有的概念」運用在交通改善方面,例如「交通醫生」概念,將醫生診斷病情的概念,運用在「診斷交通問題」上,然後再針對問題加以「治療」(有效的解決方案).... 繼續閱讀
陳站長:國道冒險排除異物的熱心男(長髮哥),真是的令人感動,也感謝後方幫忙擋車的駕駛,大家分工協助,讓事件圓滿解決~
交通安全,首要就是「預防」,如果無法及時防止,而是等發生傷亡後再去追究與關注,又有什麼意義....因此本件國道掉落物處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清除道路上的障礙物,加上其他車輛駕駛協助,算是做好「車禍預防」的最佳典範。 繼續閱讀
TVBS新聞:「草屯交流道「刁車」 夫妻車流中肉身擋車示警」陳站長:車故障「立即下車警示」、「注意安全並移到路旁」應改善傳統「三角警告標誌」的設計 1.車頂警示(應考量警示效果、包含夜間、遠距離能夠清楚辨識)2.可結合更多功能的「故障警示系統」3.提升車輛故障與車禍處理能力4.有效「交通改革」應全民參與、提升交通素養5.科技運用(交通APP)資訊整合運用與推展 繼續閱讀
「酒駕防制」要更靈活與有效運用的方法 1.成立專責組織並積極運作 2.「酒駕防制」口號必須更換為更「有感」的標語 3.加重罰則並改善「酒駕防制」機制 4.更具體研究與提供「酒駕防制」現況與改善指標 5.督促酒類相關「戲劇、廣告、活動」導向「酒駕防制」的內涵 6.在「酒駕防制」的推展組織工作上 7.由酒商及酒駕處罰基金贊助成立「酒駕防制基金會」,並積極推展「酒駕防制」相關改善活動 8.找出具有影響力的人或方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