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改善
台灣特有的交通現象與問題 關於「台灣特有的現象」,也許是因為部分參考國外經驗,但卻忽略「改善人民的交通素養」,同時忽略某些交通規劃與設計,實際上某些並不符合需求,卻又沒有人能了解或提出糾正 。另外,某些國外交通經驗,並不一定符合國內,其中幾個關鍵:1.台灣機車眾多(與大部分先進國家機車極少不能相提並論)..... 繼續閱讀
新聞事件省思~相關工程沒有考量「行人通行與安全」,政府也漠視~
按理,許多工程只要涉及「交通與安全」,均應提出配套方案,確保往來人車之通行與安全,若不符規範,相關單位即可勒令停工改善~
問題總不能等發生事情再來處理,也不能為了節省成本,所以就「犧牲公共安全」,因此... 繼續閱讀
道路封閉資訊有待整合~
剛剛搭36號公車(回前鎮站)
在民權路與中山路口,原本該右轉,結果突然左轉……司機竟然沒任何提醒,即使乘客詢問,還是不說話(難道司機太內向,還是規定「開車不能說話」?)... 繼續閱讀
精確的號誌時間控制研究將可直接影響駕駛人的行為,最簡單的概念就是「一路綠燈」,之後再針對相關複雜問題進行研究與路段測試。 繼續閱讀
誰可以管、誰敢管、檢舉不被支持、違規處罰無法改善行為與問題、交通設施做了就可以改善交通?車禍與違規成正比,漠視違規問題就會增加車禍機率.... 繼續閱讀
【前言】台灣的車禍鑑定向來徒具形式,各縣市的行車肇事鑑定委員會平均只會花一、二十分鐘「閉門造車」的討論一個車禍個案,不會親自到各個車禍現場去確實評估車禍肇事的原因,因而許多危險路口就會日積月累的發生類型化的車禍事故... 繼續閱讀
陳站長:感謝伯軒媽媽推薦的影片:
城市的遠見 - 程式花園:新加坡(報導影片)
史丹利五 提供 城市的遠見 Part 2/6 「城市的遠見」節目主旨,係企圖探索一個城市規劃的遠見,及其凝聚的共識,如何來影響城市的形式。節目中介紹世界各地不同特色城市的發展與... 繼續閱讀
若每所學校有1000位學生需要家長接送,又其中有500位家長+學生違規(同時會有多項違規:如闖紅燈、違規迴轉、紅燈越線、超速、未戴安全帽、騎停人行道等),則每所學校之學生與家長違規件數可達2000件x學校數1000所(假設)x2(上下學)=2000000(即台灣每天學校學生與家長違規件數就達到2百萬件),若將每件處以違規罰款1000元算,政府每天交通違規罰款可收入20億... 繼續閱讀
院頒「道路交通秩序與交通安全改進方案」之檢討與修正(pdf檔下載)
引用來源:中華民國運輸學會
閱讀說明:要閱讀「PDF」文件需要 Adobe Acrobat Reader(免費下載)
引用說明:陳站長引用連結相關評論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個人之觀點或認同,而提供相關評論訊息目的在於讓大眾一起來了解並能深入探討問題與改革,必能減少不必要的重複研究與浪費資源,且能了解許多政府政策就是來自相關專業研究與探討,若能夠適時讓相關人士參與,將更能被廣泛接受。
(很抱歉,以下連結資料已被移除,如需了解內容,請洽詢資料來源或作者)
台灣ITS發展的歷程與契機(孫以濬)
我國民間參與ITS建設之課題與建議(朱珮芸、林繼國)
ITS 推動之優先課題與作為(王國材)
談智慧型運輸系統(ITS)之發展(王慶瑞)
註: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智慧型運輸系統
台灣交通還能怎麼改(許添本)
行銷大眾運輸(任維廉)
以臺北市交通資訊中心邁向人本、永續的智慧城 (羅孝賢)
從敦化自行車道推動談未來自行車道發展 (羅孝賢)
參與國中小學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有感 (曾平毅)
我國運輸安全調查機構之省思 (張有恆、楊慧華)
我國運輸部門節能減碳發展課題 (林繼國)
都市先進交通控制系統未來發展雛議 (林良泰、董力維)
應重視無號誌化交岔路口普遍設置標誌標線閃光號誌之課題 (吳水威)
酒後駕車防制工作之迷思… 繼續閱讀
陳站長:不論行人或汽車駕駛人、機車騎士,我想絕大部分都沒有正確被「教過」如何遵守交通規則(即正式、完整受過交通安全、安全駕駛等觀念或課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