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防治不能等~推廣「交通醫生」藉以診斷並改善交通問題

新聞報導:放學接小孩 汽機車「踩紅線」亂象多 – 華視新聞網

不知為什麼總覺得「交通安全」被漠視,怎麼會看不到問題…..
「學校交通混亂」從交通規則、交通設施、與學校接送等需求,彼此衝突、卻又消極未能有效改善…..
1.未依交通規則,遵守相關規定(例如:闖紅燈、違規停在禁止停車處…)
2.學校周邊交通規劃不當(未確實考量上下學接駁的瞬間流量,特別是未考量接駁,設置足夠汽機車暫停空間容量…)
3.未統整需求(包含學校周邊的可臨時停車空間)、未設計符合需求的接駁動線與暫停之容量、未妥善指導家長配合….(此部分已有學校做出典範,雖然每所學校狀況不同,但許多問題與改善方案與經驗,經由彙整後,就能作為特定狀況的特定改善方案,問題是「誰來規劃與整合?誰來規範與執行?預算與評估?」….若能確實改善學校周邊交通狀況,絕對值得「投注資源」改善,從道安統計可以發現,學校與上下學期間造成的交通違規、交通事故是所有交通事故的主要族群,因此「遲早要做改善」,不該被傳統的預算思維所限制,使得學校交通缺失,拖延數年,造成更多無故傷亡,卻仍未積極改善與進展….)
4.因規劃不當,衍生更多的問題~例如因違規,導致其他往來車輛不便與可能的事故發生、導致衝突、造成接送家長不便、造成警方勤務加重卻也無法協助改善根本問題…..

建議學校交通安全問題:
1.調查學校周邊的「上下學,臨時停車空間與動線」,務必讓上下學的「瞬間人車流量」,能夠在安全、順暢的情況下,獲得改善。
2.改善「學校接駁臨時停車空間」(同時協助學校門面外觀形象提升),一方面傳統的學校設計多半未考量「上下學的交通接駁」,使得「學校硬體設計」不符需求,即使有其他再好的方案,其效果也是有限的。
3.改善「接駁流程」,同時確保家長與師生能夠熟悉並配合(包含:提供家長接駁的可停車位置、在何時與何地接駁….),同時初期做好配套(培訓志工,協助導入接駁方案,使方案能確實落實~)
4.科技輔助管理(包含:學校交通與接駁規範、手機APP提供即時查詢、學校交通接駁地圖、交通即時影像…)
5.學校與交通專責單位,制定「學校交通改善計畫」,並由交通專責單位,提供專業協助,加上民間專責團體協助建立,志工培訓管理與運用、學校/師生/學校交通管理組/交通單位/民間團體/附近店家與民眾等相互配合計畫….
6.按部就班,先找出各地區「典範」(將相關專業人力、資源等投注,以確保方案能夠達到改善目標,同時學習並累積經驗,將成功的經驗加以記錄後,提供給平台,作為將來學習與研究改善的典範…)
7.關鍵在交通單位,務必用「專業專責」的組織模式執行(而不是業餘、薄弱、缺乏資源的狀態下去做,用部專用的型態,絕對無法把事情做好,同時也不能有效建立「成功典範」,更別期待其他各校如何快速學習….)

交通安全改善典範參考~
1.台中內新國小(從危險變成安全的通學環境)

2.台南新興國中(學生接送區規劃)


文/陳站長 2020/11/21

2024/06/30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