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防治不能等~推廣「交通醫生」藉以診斷並改善交通問題
要參考其他國家的政策,請務必了解國情與大眾的反應狀況,且應先養成自行車安全禮讓環境文化
因為國人的習慣,又政府欠缺溝通技巧、宣傳不徹底、欠缺自行車完善的規劃經驗、民間欠缺對於自行車相關的配套措施再再都可能使得相關方案在全面推廣時,造成嚴重的浪費與傷亡。
(如自行車道用木板設置,遇雨天或日久除了容易打滑腐爛,並且可能因為人為重力使得片段木板損害,變成無法目測的陷阱…最後不但要再花錢重做或花費難以評估的經費去維護!)
 
相關配套措施中的安全問題:
前煞車:自行車「前煞車」容易鎖死,如果突然使用前煞車,人可能會整個往前翻摔,造成嚴重的傷害!
煞車線:容易斷掉,因此必須特別加強教育,讓車主能夠在騎車前做「安全檢查」再上路。
因此自行車之「安全騎乘」技巧,必須確實被推廣與落實,再考慮積極推廣「自行車王國」,否則缺失在初期就疏忽,未來就難以掌控,最後「主管機關可能不負責任,任其問題發生」。
夜間行駛前後燈:裝設前後燈,目的不只是未了符合規定,更重要的是能夠確保夜間騎車時的安全。
再來就是自行車「車燈」的加裝與可能產生的「環保問題」:
目前交通法規規定,夜間行車必須加裝車燈,而自行車也不例外
問題在於車燈需要電池,若是電池不環保,顯見產生的環保問題會是令人更頭痛的問題。
 
 
 
PS:荷蘭的空間人車空間比例為何?車流量為何?
若是與台灣相當,則相關交通規劃與設施多少有參考價值,否則若只看到別人的好,就去一味模仿別人,最後不但失去自己該有的方式,而且會變成「四不像」!到時候,要再重做、重新制定,恐怕會大亂!
其中最重要的是「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利用方案就想一步登天,結果可能真的有人因此「登天了!」
 
請不要將政策拿民眾來實驗,任何方案最優先考量的不該是環保、不該是順暢,而是「安全」
欠缺安全的考量,再順暢的交通、再環保的交通,犧牲許多人的生命,一點也不值得!
 
陳站長
2010.6.15
 
 
還有就是「自行車管理系統」,包括自行車編號管理,避免失竊或拖吊造成車主遺失問題,難以找回!

2024/06/30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