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防治不能等~推廣「交通醫生」藉以診斷並改善交通問題

新聞>女走斑馬線遭撞倒地 又遭二度衝撞送醫不治 (東森新聞) (新聞影片2連結)

東森新聞>6號晚間10點多,桃園盧竹區發生一起驚悚車禍,一名劉姓女子在過斑馬線時,遭到一輛轎車高速衝撞,沒想到後面的車沒注意到已經發生車禍,竟然又對著女子二度追撞,導致劉姓女子送醫不治。


令人遺憾,原本可以避免,或在發生第一次撞擊時,及時制止….但一切都來不及了…..

許多交通設施「特殊」,加上民眾「舊認知」(以為路口左邊紅燈,直行就是綠燈)導致疏忽「特殊號誌」而發生憾事~

平常我們可以從網路即時監視器來觀察各路口實際交通與違規情況~尤其是這些「特殊號誌時相」的路口(也就是直行紅燈,不代表橫向就是綠燈,有時是車輛全紅,行人綠燈…)~
PS.即使對交通設施比別人熟悉的我,仍會因為專注其他事,而忽略特殊綠口「綠燈早開」(也就是,橫向轉紅燈時,並不代表直向行人是綠燈….)
類似特殊號誌路口:高雄醫學院十全與自由路口、南區電信總局七賢與林森路口、漢神百貨新田與成功路口假日時、文衡與五福路口、美術館路與美術東二路口….偶爾可以看到行人違規闖紅燈,所以有必要「再加強配套警示措施」,以防不熟路況或採取「舊認知」,將導致違規與事故發生。

 

人透過感官,意識到周遭環境狀況,然後依狀況,採取反應。(而不會一直處在緊繃狀態去注意)
所以,當行人錯誤意識(以為是綠燈),便會採取「走入路口」的動作(因為錯誤意識,跟著錯誤反應),
加上其他車輛未減速並注意(通常路口狀況多,這就是為什麼政府一直宣導「慢、看、停」的原因),
再加上旁邊民眾(旁觀者清,卻沒有立即阻止,因為當今社會太多「勸導他人反遭殃」,所以遇到違規情況,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最終導致難以挽回的遺憾~
期望政府與民眾了解,人並不是一直靠「注意力」在開車或走路,而是靠「經驗習慣」,如果養成了好習慣(即完整的交通認知、熟悉環境、隨時注意人車。即使熟悉路況、知道法規,但還是必須再注意周遭車況與路況),那麼危險自然降低。(反之,平常交通習慣不佳,缺乏「防禦駕駛」、沒有交通安全意識,在馬路上或路口,就很難意識到「危險」,而等遇到了,恐怕已經來不及,因為「交通疏失」,一輩子可能只能有一次機會)

 


 

陳站長:政府嚴重忽略「現場經驗」(明明常看到「特殊號誌路口」有人誤闖,卻不見任何「醒目警示」等改善或強化宣導),導致許多政策與設施存在「事故風險」、未能落實到每個人,最終結果就是違規與每年超過40萬件車禍發生…..相關違規與車禍因素分別是:

 

民眾交通素養不足+違規成習+對道路危害意識薄弱
民眾違規與車禍頻傳,原因是:不熟法規、對道路上的危險意識薄弱。再加上政府不能夠體察民情,導致違規不斷、車禍頻傳,卻仍持續忽略「民眾交通素養」不足、未能及時導正改善。(最近已在市區見到許多「交通安全宣導」告示,希望近期再積極針對「主動積極」改善方案,多加把勁,畢竟宣導還是有些消極….)

特殊管制、突然變更,民眾卻依循舊認知(如:綠燈早開、X字型斑馬線、突然改變規劃或管制)
人會依循「經驗法則」來判斷行動(而不是依交通法規或號誌管制…),因此,並不是人民喜歡違規,而是錯綜複雜的法規、道路環境、交通設施與管制,導致難以遵行,如不確保「人民已接收到訊息」,卻以為「已經公告、發布新聞…」就認為已傳達,然後開罰與執法,將導致實際上,「未接收到訊息的人」,難以遵守、反應不及而發生危害。(人不可能隨時處在「高度注意力狀態」,通常會對於經常行走的路線,「一般化/慣性」,即可輕鬆做出反應,因此大部分「交通改革」並未重視「行為科學」,導致忽略人並非依規定或規劃行動,而是依習慣與舊認知….請見:知識的詛咒、周哈里窗理論,說明了「知與不知」的狀態與導致的錯誤認知問題….)

如果意識到危險,悲劇就能避免….
從本次新聞畫面可以看到,第一時間看到行人闖紅燈時,就該提醒(但社會對交通行為糾正冷漠偏激,以致鮮少有人願意去糾正他人)
導致第二時間被疾駛而過的車輛撞擊(新聞畫面中,有騎士原本想去幫忙,但為時已晚…..這又告訴我們,避免二次車禍,必須迅速,一秒都不能耽擱,但仍必須注意安全)
最終又遭到第二輛輾過(這就是為什麼行經路口必須減速的原因,但似乎有些人不知道或輕忽這時的危險)

期望別再有人犧牲,積極改革根本問題:
1.特殊號誌(或交通規範) 應特別加強「顯目的告示、LED字幕、初期再加派人員現場指揮與宣導」
2.行人路口或馬路上禁止使用手機 (加強行人在馬路與路口使用手機或分心,以保持專注、確保安全)
3.跳脫傳統思維,跨領域整合相關專業 (別再把交通改革只交給交通人處理):
應考量「行為科學、經驗法則、現場狀況」,如果忽略行為科學(人本)、罔顧經驗法則(習慣與認知)、不去累積現場經驗(事實),那麼花再多錢去改革、建設、開會、討論,恐無法落實,因為人們不懂到底交通改了什麼?認知錯誤卻未被及時導正、仍有一堆交通問題缺乏現場經驗(只是看了幾次,卻不實際詢問附近民眾或往來車輛的反應)….那麼如何期待根本改善呢?如何讓民眾了解與支持相關政策呢?
4.落實全民「交通素養」(對於交通法規與狀況了解,才可能遵守並確保安全。交通改革的根本是「交通素養」,如果人民不知道規範,那麼再多科技執法、再重的處罰,恐怕引起更多反彈與衝突….如何落實交通素養,不能靠傳統的「道安講習」,而是導入「行為改善科學」,並結合有效的「交通學習影片」,及「交通自我管理」之手機APP+實體平台,以確實整合、落實改革….)
5.期待民間發起並主動協助改善交通
當今的「交通管理」,卻還在依循舊體制(等違規舉發、等處罰、等擦撞衝突、車禍發生…..)。
我們明知問題在哪,卻「無能為力」,因為舊體制,讓我們本可去發現並制止的……
所以,解決類似問題,別再等官方,如果民間能整合相關力量,期待那是能積極改革的力量…..

PS.「車禍防治」就是為了避免「任何人為疏失」,因此在規劃與設置「交通設施」、「交通管制」….就必須特別嚴謹,檢視任何民眾實際使用情況(累積更多現場事實經驗),才能在發現錯誤或不當時,立即改善。(曾經看過高雄「五福中華路口圓環之斑馬線」設置不當(超過8年),交通局本意是該圓環斑馬線是為了提供給內環停車之民眾使用,但卻有民眾以為該斑馬線可以直接貫穿馬路,常常走到路中(發現沒有斑馬線),進退兩難,多年前向1999反應過2此,卻依然沒改,不但未增設明顯告示、也未塗銷該不當斑馬線….)

 

文/陳站長 2022.11.08

2023/11/0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