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僅擷取部份媒體新聞報導有關車禍的新聞:2011.03.06更新
部份內容誤植錯置或引用錯誤請不吝指正或提供建議。
新聞媒體 | 新聞標題與連結 | 影片 |
自由時報 | 車禍暴增 關懷協會促提對策 | |
路不平! 查偷工減料 全國大搜索 | ||
1個月5起大客車重大事故/消基會推交通安全履歷 | ||
「投機停車」首惡 屏市加強拖吊取締 | ||
北區調解件數創新高 八成車禍糾紛 逾半機車肇事 | ||
危險單車道 撞況不斷 屏市公所塗銷 | ||
小黃公車化共乘 可開發路線送審 | ||
路燈罩黑布 農民遮光 影響路人安全 | ||
最牛號誌燈 紅燈長達十分鐘 | ||
交通事故受傷人數 去年增20% | ||
TVBS新聞 | 司機禮讓行人 用紀錄器收集「微笑」 | |
「擋救護車是蓄意」精神科醫師怒批 | ||
小黃共乘「公車化」女客憂鹹豬手 | ||
有志氣!獨臂男掃街道 掙紅包報母恩 | ||
醉男騎單車自撞亡? 目擊者原來是兇手 | ||
民視新聞 | 安全帽探討(民視異言堂)帽子戲法72變 | V |
縮減道路 3個月72起車禍 | V | |
新婚車禍癱瘓 拚當桌球國手 | V | |
新北大橋藏危機 視線有死角 | V | |
新北大橋問題多 機車族小心 | V | |
騎士疑閃違規停車 遭公車輾斃 | ||
紅燈綠燈難分辨 如違規陷阱 | ||
警忘將車禍案移送 求償無門 | ||
台視新聞 | 百萬名車霸道不讓行人先行 | V |
公共電視 | 開車撞癱騎士 判3134萬高額賠償 | |
機車與大車爭道 險象環生令人驚 | V | |
中港.文心路口 頻頻上演驚魂記 | V | |
中天新聞 | 公車死角多 側邊.轉彎都有危險 | V |
蘋果日報 | 連闖3紅燈 公車司機遭罰路口舉牌 | |
騎士闖紅燈擦撞警車 嗆警拗和解金 | V | |
綠燈15秒 百米開20分鐘紅燈110秒害排車龍 官員拖延1周才改正秒差 | ||
太扯 暗處合法停車 挨撞竟有責 | ||
癱女靠嘴網拍 籌看護費 | ||
客運司機76%睡眠障礙 | ||
開車驟失意識 恐患睡眠障礙 | ||
取締單車違停 北市喊卡 | ||
汽機車考照 下周起變嚴 | ||
調解書文意不清 致求償困難
|
||
違停鬧人命 可判囚2年 | ||
兒女車禍亡 父捐出400萬善款 「我還可以工作 希望幫助更多人」 | ||
客貨運司機久坐 心血管疾病易上身 | ||
真英雄 統聯司機捨命救31乘客 國道上心肌梗塞 車停警局才癱倒 | ||
雪隧 擬採單雙號車牌分流 將挑一個周末試辦 民怨:擾民
|
||
女遭撞 控警縱放肇事者 | ||
打麻將一整晚 疲勞駕駛釀禍 | ||
公民新聞 | 客運駕駛定期訓練 提升駕駛安全 | |
躲了十年!窗簾公車暗藏危機 | V | |
中國時報 | 人本交通 伯軒媽媽 尋找安全回家的路 | |
拋怨心寬 嬤為撞死尪青年求情 | ||
假期實施便民交通措施 對嗎? | ||
車禍肇事死亡 機車騎士占一半 | ||
市政追追追-車禍受傷年增4千人 北市府漠視 | ||
聯合報 | 自行車事故 交局盼納入鑑定 | |
檢察官訪被害家屬 「結案機器」大震撼 | ||
大愛電視 | 車禍打擊身心苦 夫妻開啟環保路 | |
中央社 | 新北交通局推臉書 接受陳情 | |
多家新聞 | 同樣的車禍,各家媒體報導角度皆不同:北縣/改善交通工程加強安全稽查 北大學生理性樹典範 |
陳站長:
近幾個月來,看到有越來越多的新聞能夠深度報導有關車禍相關議題,有助「交通安全宣導」,讓民眾從新聞報導中獲得正確的交通觀念,避免車禍發生。
為什麼每天一定會有車禍新聞,因為車禍係由當事人或路過民眾報案,然後警方通知記者,所以新聞多到報不完,以每年車禍數十萬件,就看新聞媒體取捨,而且車禍新聞根本可以不動腦筋想新聞稿怎麼寫,只要從警方取得當事人資料與事故初步發生過程或現場民眾陳述,就是一則能夠吸引觀眾的社會新聞….但這樣的新聞,對於社會大多只有負面影響,無法解決眾多車禍問題。
用心的記者:
其實記者若能夠去找尋相關車禍受害人或相關團體,就有機會找到相關專業研究的社會人士,其中有許多都是車禍受難家屬,為了避免再有人受害,因此自發性鑽研相關車禍議題,並且還有許多研究比學術界更實際,且更具研究探討價值。因此記者若能夠了解這點,其實很容易找到相關議題作為新聞採訪來源,甚至可以提供更有深度的報導。
記者是議題與媒體之間重要的媒介,記者甚至篩選了許多新聞題材,透過本身的專業與經驗,撰寫編輯新聞內容,除了提高媒體收視率,其實還扮演社會教育的重要訊息傳達,因此記者若能與專家結合,各取所需,各盡所長,其實就能更完美呈現新聞的價值與社會功能。
一天的表面新聞有何意義?
若為了報導新聞而報導,特別是每天的新聞,則為了趕稿,通常不太花時間去輸入了解議題本身,其報導也沒有太大價值可言,甚至造成負面的觀感。若能夠將每天各媒體新聞彙整,並且研究一段時間,就能夠清楚發現新聞浮濫,沒有什麼價值可言,這樣的新聞造成社會更多負面的影響,甚至被當政治議題炒作,一點也看不出記者還能夠寫出什麼?
若能將每天的新聞作系列式深度的報導,其實就有別於其他新聞媒體,並且能夠有週期性與穩定性,必可獲得大眾的歡迎與支持,因為許多媒體與節目內容,最多收視的通常就是新聞,若新聞本身只為收視,報導血腥、勁爆、誹聞….不就是告訴大眾有樣學樣,並且看了太多社會負面新聞,人的情緒與健康也會跟著生病!
一周系列新聞有意義!
若能夠用心在一個主題,反而更容易發揮,並且能夠更專注在該議題上,有助正確的查證與更多層面考量,其新聞價值是社會所需要,也是大眾所期待的。若以車禍新聞來說,車禍單純新聞就是車禍現場做採訪報導,但深入就能夠發現,車禍前的預防宣導、車禍發生前後當事人的故事、車禍調查專業與傷者之救護、亡者家屬之影響、求償之路、調解過程、訴訟拖延、肇事者與受害人與其親友的影響、車輛安全、政府的交通政策、交通設施、法規….種種,都是車禍可能衍生的議題,只要能夠深入一次,就有更多的資源與了解,對於未來新聞的觀點與專業,就必定能夠更深入,且建立更多的訊息來源….
一則具有價值的新聞分享!
若是新聞報導本身具有價值,相對就會被引用與分享,其影響就不只是新聞發佈當天的影響,而可以持續更長的時間,甚至該新聞可以是特定議題的教材範本。如過去有新聞深度報導「黑心鑑定」、「視線死角」乃至最近的「安全帽」議題,都是非常棒的新聞報導,除了客觀性,更具有正面教育、沒有太多偏激的情緒報導,多了些人情關懷、重生激勵過程、感人的受害人家屬原諒肇事者,這些都非常非常重要,那不僅是單單新聞報導,更具有濟世救人、增長智慧的重要,因此期望記者朋友嚐試更深入花一點時間去認識要報導的議題,跟新聞當事人建立適當的友誼,或許更多意想不到的內容,就能夠讓記者充分發揮與報導。
新聞報導之影響:
新聞報導所影響的不僅是觀眾、車禍當事人與其親友,若能夠適當的報導關聯性,其影響就能夠擴及相關失職或適度揭露弊端,就能夠傳達相關單位做更積極的改善。如交通設施缺失所造成的車禍,過去一直被忽略,然而近來許多新聞報導後,等於教育大眾注意交通設施問題,也導致更多大眾對於交通設施若有不滿,就會投訴,行成相互流通訊息,由媒體報導,讓大眾輿論,要求政府積極改善。
地震水災所造成的損失,或許不一定可以避免,但人為車禍其實是可以避免。雖問題有些錯綜複雜,但那只是過去沒有真正用心去整合與深入探究的結果,如今若能夠開始用心,相信車禍發生率是可以大大降低,一但沒有車禍,社會支出與家庭破碎必然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