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防治不能等~推廣「交通醫生」藉以診斷並改善交通問題

新交通設施

新聞事件省思:燈號變陷阱|紅燈倒數!智慧燈號變陷阱 市民誤判險出事

 


什麼是「學習式號誌」?若宣導與配套不足,反而變成「交通陷阱」…

「學習式號誌」(智慧號誌/智慧紅綠燈),是為了改善「車流狀況」而設置的「交通控管機制」,當縱向車流達到一定數量時,就能影響「號誌燈」的調控,避免傳統紅綠燈「固定秒數」,無法判斷車流,導致即使沒有什麼車經過,還是固定紅綠燈管制時間。
然而,在新設置的「學習式號誌」(紅綠燈)依循傳統的「倒數秒數」來提醒用駕駛人,但在紅燈倒數….3、2、1、0之後,不是變為綠燈,而是「閃爍的”–“」符號(意思是,尚未綠燈,也就是橫向的”階段車流尚未疏通完成”所以持續管制中),問題是「紅燈倒數”符號”」以及過去依循舊的「交通認知」,將會「誤導駕駛人」在「倒數至0後就”準備起步”」的狀態,意味著該「學習式號誌」可能變成「交通陷阱」。

「學習式號誌」只做了一半….

「新交通設施」普遍存在類似狀況,就是「駕駛人不熟新設施」導致困惑,將讓「新設施」變成「交通陷阱」。
因此要「避免新設施陷入困惑狀況」,只要事前「充分宣導」(不只是發個新聞稿),更重要的是「現場提醒」(足夠明顯可辨識的LED字幕,甚至需要”語音”、人員管理、現場宣導、加裝”告示看板”),以「扭轉舊認知」避免駕駛人或行人依循「舊習慣」導致的「交通陷阱」。
例如:「行人號誌獨立顯示」,也就是當行人號誌變全綠燈時,路口車輛號誌全紅燈,但若未宣導、駕駛人與行人不熟悉,很容易「誤闖」,增加事故風險。這就是「新的交通設施/或新的規範」,卻未考慮設置後,對駕駛人的影響,因此導致「誤導/不知如何遵守」的窘境。
「新設施/新規範」(例如:路口改成「行人優先號誌」時,就必須確保路過的行人與駕駛人都知道,並且遵守。)
也就是「新設施/新規範」,必須考量所有用路人(包含駕駛人與行人)均能熟知該新設施(或新規範),所以必須在設置「前中後」做好相關配套。

「新交通設施/新規範」加強宣導與管控建議:

1.設置前宣導(特別是改道問題):提前告示、人員宣導、新聞報導等。
2.設置明顯可辨識設施:如醒目的看板、LED字幕機(字體字數及變動率,應考量遠距離短時間可辨識)。
3.相關宣導:交通APP、垃圾車等語音提醒等。
4.現場持續觀察與紀錄。
5.現場網路監控。(除提供交通人員觀察與控管,亦可作為全民共同管理或了解)
6.相關整合運用:整合相關APP、交通平台、Google地圖與導航整合(智慧交通之「交通導航」+語音提示)學習、研究、觀察、控管等運用。

長治久安的「交通工程」

交通改革,不能只考慮「交通工程」,必須整體考量,落實相關配套,才能確保「交通整體安全與順暢」。
傳統「交通人思維」缺乏「交通整合」,尤其是「交通素養」的提升、交通學習與管理工具的整合運用(科技工具,如平台、APP等),因此即使有再好的「交通設施」,如果人民不知道有該設施或規範、不知道如何遵守,等於「前工盡棄」。
因此,交通改革,必須考量「整體」,否則很容易陷入「顧此失彼」,這就是為什麼數十年來,投注數千億交通工程,交通違規與車禍不減反增的原因,因為交通工程,只做「硬體工程」,忽略「人本交通」(以人為本,也就是全民「交通素養」與全民交通安全,但不是傳統的「以行人為本」的考量,而是全民交通的思維。)

 

2025.04.21 文/陳站長


相關新聞報導:

紅燈完沒亮綠燈如陷阱 高雄”學習式號誌”挨轟 紅燈倒數完沒亮綠燈 竟出現”紅色虛線” “學習式紅燈倒數號誌” 議員轟:如交通陷阱│三立新聞台

 

高雄學習式紅燈 挨轟交通陷阱

影/紅燈倒數完不是綠燈…高雄號誌「學習式讀秒」 惹怒民眾批陷阱

(高雄論壇)智慧號誌成交通陷阱…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