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防治不能等~推廣「交通醫生」藉以診斷並改善交通問題

 

汽車安全駕駛方法 基礎篇
一、駕駛流程
認知
  駕駛者首先必須察覺周圍的狀況是否改變(如:遇到十路口、轉彎、出現行人、前面車輛踩煞車等。)預測‧判斷遇到十字路口或轉彎時,駕駛者必須注意到是否有行人或腳踏車出現,並事先考慮到可能出現的狀況。如:「這個轉角會不會有人或車出現?」、「那位行人或腳踏車應該會怎麼走呢?」、「我該比那輛車或那位行人先走嗎?」等等。
確認「應該不會有車或人出來」、「那輛車應該會等我」等等,在駕駛者這些自認為「應該」的情況中,常會出現疏忽及突發的狀況,而發生事故。因此,駕駛者必須再一次確認實際的狀況。
 
決定意志‧操作
  駕駛者依據自身的預測、判斷做出決定,並且命令手腳進行正確的操作。然而,若眼前突然發生危險的狀況時,駕駛者必須在瞬間立即做出適當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若能事先預知可能會有危險的狀況,必能免掉一場事故的發生。
 
認知時間與反應時間
  認知時間(發現)與反應時間(行動)會有個別的差異。研究者發現:在反應方面,即使駕駛者不斷地重覆訓練,仍有無法改善的情況。因此,為了防止事故的發生,駕駛者對自身的反應及操作速度,決不可太過自信,必須認清個人反應的限度,即早避免不必要的危險。
Top
 
二、車輛檢查
汽車的各部檢查,與保養及維護一樣,都是為了及早發現問題,以避免事故發生。
  若為了駕駛的安全,行車前的檢查是不可欠缺的動作。
 
日常最基本的檢查項目
  1.煞車 2.輪胎 3.電瓶 4.引擎 5.車燈、方向燈類 6.擋風玻璃及雨刷 7.行駛時可判斷出的異常現象
※檢查時請按圖之順序。(習慣後將不會有遺漏的部份)
   
Top
 
三、駕駛姿勢
安全的駕駛從正確的姿勢開始
  駕駛座位的調整,必須使駕駛時的必要動作,保持「不勉強、迅速、正確」,並採取適合自己身體的姿勢以決定乘坐的位置。最好的位置調整必須讓座椅和腰、腳、背部保持協調。駕駛時90%的訊息皆從眼睛獲得。為了獲得各種訊息,必須調整座椅,使駕駛者有最佳的視野。正確的駕駛座位,即使在各地方、各種交通狀況下、都非常容易操作,駕駛者也不會感到疲勞。
 
身體的位置
  在前、後、左右加速的狀態下,右腳、手腕都能輕鬆操作。設有踏板時,可將左腳放置其上,讓身體穩定。繫安全帶時,檢查安全帶是否貼在肩及下腹部,必須確定安全帶不會太鬆也不會太緊。
 
駕駛座位的決定方法
 
A. 臀部坐滿整個座椅,和座椅間不要有空隙。
B. 腳掌輕放於踏板上,膝蓋稍微彎曲。
C. 椅背稍向後傾,背部貼著椅背。(若椅背彎度太大,在緊急煞車時,人將衝向座椅下)
D. 雙手握住方向盤,手肘稍微彎曲。可調整式方向盤也須調整至適當之位置。
Top
 
四、視界與死角
關於視野
  所謂視野,可分為駕駛者可直接看見的直接視野,與利用後視鏡產生的間接視野。
人的眼睛所能看見的部份,僅是出現於前方的事物;若不利用後視鏡,將無法發現左右兩側,及其後方的物體。因此,面向前方的狀態下,就必須利用輔助器,來觀察後方及側方的物體。
 
關於死角(看不見的地方)
  然而,即使利用後視鏡,仍會出現看不見的死角。死角因車輛的種類、大小、構造及駕駛者的身材、駕駛姿勢而有所不同。因此盡可能以目視來確認。
Top
 
五、上下車
上下汽車,特別是在業務多的情況中,當上下車次數增多時,通常較容易忽略周邊的情況,此時若有其他車輛經過,將造成危險。當前座的人員互換座位等等的情形時,必須特別注意其他車輛的動向。
 
從右側下車的場合
  交通流量快速的場所中,在安全的考量下,有時也有必要移動至駕駛座旁邊的位置從右側下車。
 
從左側下車的場合
  因左側是車輛流動的一方,必須特別注意外側通過的車輛,若能先向後方走,更能掌握其他車輛的動向以確保安全。
 
自排車的操作
  在車輛停止之前請向同乘者指示下車的方法,尤其須注意下車時開門的安全與否。(同乘者的事故將成為駕駛者的責任)
Top
 
六、安全帶
安全帶正確使用方法
 
1. 確定安全帶己緊緊扣入。※萬一發生碰撞時,手腕可承受的速度達7㎞/h 。
2. 安全帶不會太緊也不會太鬆。
3. 安全帶位置(調整肩、下腹部位置)
※若安全帶佩帶位置不當,當汽車發生碰撞時,安全帶將縮回,此時可能會發生勒住脖子的現象。
 
功能
 
1. 以安全帶固定身體保持正確的駕駛姿勢。
2. 發生碰撞時,防止身體衝出去。
3. 減低事故時的傷害。※ 使用安全帶在事故時的死亡率約可減少1/9
Top
 
七、自排車的操作
AT車(自排車)
  所謂AT車,即是排除離合器的操作,並將排檔的操作自動化,是一種減輕駕駛者負擔的裝置,並以安全駕駛為最重要的設計考量。
P:停車檔【 排檔固定後,汽車可固定不動。停車時使用。】
N:空檔【等紅綠燈時,拉起手煞車可打入空檔】
2:2檔【欲使用引擎煞車時,可打入二檔】
R:倒車檔【倒退時使用】
D:前進檔【前進時將自動變速】
1:1檔【固定在一檔時,可發揮最強的引擎煞車力】

 
1. 排檔的方式
  在起步移動排檔桿時,右腳務必養成踩住煞車的習慣。平時行進時,須養成不按排檔鈕操作排檔的習慣。欲移至R檔時,必須確實按下排檔鈕。在汽車尚未完全停止前,勿做D- R、R-P的換檔動作。
2. 錯誤操作防止裝置
  排檔若不移至P檔,車鑰匙將無法取出。在R檔時某些車並沒有響聲。欲停車時,將排檔移至P檔,按下排檔鈕後取出車鑰匙即可。發動引擎時必須踩下煞車,始可轉動車鑰匙發動引擎。前進時,腳仍踏住煞車的狀態下,將排檔從P檔移至D檔。
 
自排車之生產量年年上升,目前已佔全部產量之八成(小客車)左右。自排車之駕駛機會,今後將逐漸增加,因此駕駛者有必要熟知自排與手排車不同之處。
自排車在安全設計上,有以下幾項裝置:
 
.ASL防暴衝自排鎖
1. 駕駛者若不踩煞車踏板,將無法從P檔中移動。
2. 排檔若不移至P檔,車鑰匙無法取出。
 
ASL防暴衝自排鎖的裝置,雖可避免汽車突然衝出及倒車,但為了防止這些狀況發生,駕駛者本身仍有些必須遵守的注意事項。
 
1. 發動引擎時,務必在P檔下,並同時踩下煞車踏板。
2. 暖車時,因阻風門的作用將提高引擎的迴轉數(1300迴轉以上),因此儘可能讓引擎迴轉速下降(700~900轉)後再行駛。若從引擎轉速表中無法判斷時,可由引擎聲音判斷。
3. 排檔至D檔或R檔時(P或N→D或R、D→R時),務必踩下煞車踏板。
4. 移至D檔時,即使不踩油門,亦可利用滑行作用慢慢前進,但欲停下時必須踩煞車。萬一由於排檔的操作錯誤,使汽車突然衝出或倒車時,最基本的動作當然是踩煞車,但若有排檔的機會,可打入N檔以便切斷驅動力。
 
自排車的特性可活用於以下情況:
  雪路前進→利用滑行作用,在輪胎無空轉狀況下平穩進。
在下坡路段須使用引擎煞車的情況→打入低速檔,即可使用引擎煞車。
 
自排車的操作
  在車輛停止之前請向同乘者指示下車的方法,尤其須注意下車時開門的安全與否。(同乘者的事故將成為駕駛者的責任)
Top
 
八、方向盤的操作
方向盤操作的代表動作如下圖所示,各方式皆有其優缺點,必須依行駛速度、道路狀態而選擇使用。
照片中為握方向盤的代表動作,請依下列所示確認。
 
1. 拇指是否往握把內伸進?
2. 手指的方向朝向自己嗎?
3. 單手握方向盤嗎?
 
人無法在長時間中持續著緊張狀態,常在不注意時利用單手握方向盤,因此駕駛者須時時自我檢查。
 
方向盤操作的比較
  交通流量快速的場所中,在安全的考量下,有時也有必要移動至駕駛座旁邊的位置從右側下車。
 
名稱 交叉式 內掛式 輸送式
操作方法
優點
.操作量大.操作速度一定
.操作容易
.操作力大.操作速度快
.容易誤操作
.小幅度修正容易
.方向盤可確實保持
缺點
.無法做細微調整
.容易造成單手握方向盤情形
.容易造成單手握方向盤情形 .無法應付大角度
.操作速度慢
Top
 
九、車輛的停止
下圖為在路上發現危險至車輛停止的過程,可以看出從發現危險至停止需相當的時間與距 離。以下將說明整個停車的過程。
 
1. 從發現危險至開始操作煞車為止,機車繼續行進的距離稱為「空走距離」,而這段時間稱為「反應時間」。
2. 從煞車開始操作至停止的距離為「煞車距離」,所花費的時間為「煞車時間」。
 
※ 以上總稱為停止距離與停止時間「停止距離=空走距離+煞車距離」
 
雖然反應時間因人而異,通常很少少於一秒之內。最好的對應策略就是事先預測危險,避免以瞬間的反應來迴避危險。
 
Top
 
十、煞車的方法
 
猛踩煞車為何無法確實將車輛停住呢?
  猛踩煞車是在無心理準備下所做的行為,通常在瞬間將所有力量踩在煞車踏板上,因而出現踩過頭的現象,而將輪胎鎖死,造成煞車距離增長。
 
一般煞車與緊急煞車有何不同呢?
  煞車初期的踩踏強度及時間快慢不同
最大踏力不同
後半段踏力的處理不同
這些相異點導致煞車距離的差異。控制踏力時必須有相當的熟練性。 
1. 腳跟不離地,以腳尖踩踏。
2. 踩踏之後一邊找尋最大煞車力,一邊踩下。
3. 隨時可以放回的心情(狀態)踩踏。
4. 不將多餘的力氣(自己的體重等)踩入煞車踏板中。
Top
 
十一、轉彎的限界速度
轉彎時會產生限界速度,且會因轉彎半徑及路面狀況而有所改變。
 
1. 半徑愈大,限界速度愈提高。
2. 路面狀況愈差,限界速度愈下降。另外,駕駛者的個人因素亦有影響。
1.精神上的影響(害怕)2.生理上的影響(各種操作延誤)
3. 駕駛技術的影響(姿勢、方向盤的操作等)實際的行走…
4. 行駛路線比轉彎半徑大許多。
5. 操作延誤時,常出現前半大轉彎,後半小轉彎的情況。
6. 在彎路上行駛,只有在路寬及速度都充裕的情況下,才能確保安全。進入彎道之前充分減速。且在進入彎道時,大量接收訊息是非常重要的。
Top
 
十二、轉彎的要領
 
當速度與轉彎半徑無法配合時,因離心力的作用下,車輛將會往車道外衝出。
在轉彎的過程中要採取什麼動作呢?
 
在進入彎道前的(A區)
  1、讀取環境:
1.轉彎半徑
1.路面狀況
1.對向來車
1.出口之狀況
 
  2、減速:
1.依照道路環境確實充分減速
 
  3、安全轉彎:
1.依照當時狀況選擇適當檔數
Top
轉彎中(B區)
  1、方向把手操作:
1.順應轉彎半徑圓滑地操作方向把手
 
  2、油門操作:
1.依照道路環境確實充分減速
 
  3、禁止事項:
1.急加速
1.急減速
1.操作離合器(換檔車)
1.急操作方向盤
 
出彎後(C區)車頭回正朝向直線時,安全確認沒有問題後,即可加速前進。
Top
 
十三、軌跡與內輪差
 
預知自己車輛的輪胎(前後輪)將通過的路徑(軌跡感覺),有助於倒車入庫、停車時及行駛於狹窄的路段。
 
高速時與低速時差別如上圖
  低速時(倒車人庫或停入停車場時),由於操作的舵角(輪胎切角)大,前輪向兩側的移動較後輪大,於是產生內輪差。高速峙,由於方向盤無法大幅轉動,因而減少內輪差的發生。
 
因車輛而產生差異如上圖
  不同的車輛(卡車、小客車)將出現不同軌跡及不同的內輪差。基本的作法是:參考「保險桿最外側」所描出的軌跡。此外,一般內輪差的標準距離,約是軸距(前輪至後輪)的1/3。因此,當車輛之軸距離愈大時,內輪差亦愈大。
Top
 
十四、倒車.倒車的姿勢
最基本的重點是:確保後方的視野、確保身體的安定、確保正確的操作踏板。.方向盤的操作基本重點與前進相同,切換方向盤時,後輪的方向並不會改變。車輪的方向變化雖較慢,然而一旦開始變化後,即以大角度向汽車轉動的方向變化。
 
速度的調節
  由於倒車時看不見的地方較多,且方向盤操作錯誤的機率也較大,因此倒車速度須以隨時可以將車輛停住為原則。
 
後視鏡的使用
  須確實掌握反映在鏡中的車身及障礙物的感覺。
Top
結論
1. 行車前請確實做好車輛安全檢查。
2. 上車後記得繫上安全帶,扣上門鎖。
3. 起步、轉彎、變換車道除了打方向燈、看後視鏡外,更別忘了做後方安全確認。
4. 行車時確認與前車保持至少兩秒鐘以上之行車間距。
5. 行車時請將視線放遠,盡量避免使用緊急煞車。
6. 前方或己車有狀況時請打開危險警告燈提醒後方來車。
7. 行經十字路口(雖是綠燈)請確實減速並重禮讓。
8. 行經市區或學校請確實減速慢行。
9. 天色昏暗請提早開亮大燈。(若能白天開大燈則可更增加安全性)
10. 下坡應使用引擎煞車,切勿放空檔或長時間踩著煞車踏板,以免煞車失靈。
11. 開車不喝酒,酒後不開車。
12. 請提早出門,小心駕駛;安全是最高的技術,也是回家唯一的路。 

內容來源:中華民國汽車安全協會 http://www.motorsafety.org.tw/001/car_safe01.aspx

2024/06/30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