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防治不能等~推廣「交通醫生」藉以診斷並改善交通問題

新聞事件省思~當我們積極發展「公共運輸」,同時也在抑制「私人汽機車」,最明顯的莫過於「停車位不足」~

現在不僅僅是汽車一位難求,找不到車位,連機車都很難找到車位了~

但關鍵並不只是「停車位數量限縮」,而是「沒人告訴你要停到哪裡去」(指普遍規範,只有告訴民眾哪裡不能停,但卻不告訴民眾,要停哪裡~意味著許多停車問題,沒有落實「告知」,只有駕駛人「自尋車位」,使得尋找車位變成開車騎車的惡夢~)

再加上「停車規範與設置」觀念與政策似乎停滯在數十年前(車輛還不是很多的時候),那麼用舊觀念與舊體制,如何有能力去改善現在停車問題?

顯然停車問題多,不只是因為車輛增加,而包含以下幾項重點沒有落實改善:
1.駕駛人的觀念沒人教導或落實(也就是交通素養提升)
2.沒有積極規範與管理措施(大部分只靠被動取締,但這絕對不是改善交通的好辦法)
3.沒有科技工具整合運用(特別是,停車時靠「目視找車位」,不但危險、浪費時間、造成塞車或妨礙其他車輛通行、造成停車糾紛、增加民怨與被違規處罰等問題)。即使當今智慧手機已經非常普及,科技與技術有相當進步成熟,但卻不積極去「整合停車資訊系統」,好讓停車間接靠「語音停車嚮導」等方式來引導停車(或有更好且安全的停車方法)~
4.重要車站、商場、學校、場館、景點等人車擁擠處,其停車規劃與動線差(甚至新蓋的大型公共空間,居然在停車動線與規劃不及格),一方面是過去不夠重視「停管單位」,也未給予足夠能量及權限使其成長(包含該單位應擁有更多工具與資源,除了作為「眾多停車資訊監控疏導」外,還富有改善因為停車導致的塞車與事故問題…)
5.當今許多機車停車格規劃有嚴重缺失,因為許多機車停車格,竟然是直接從機慢車道分割出來的,意思就是「沒有安全寬度」,使得機慢車行駛更加不安全,加上機車進出該停車格,其實需要更大的寬度,等同占用兩個車道(除非每個人都願意等,否則只要為所欲為,不管別人安全,只顧自己進出,那麼危險勢必發生~)

總之,當今的重要交通據點或路段,其停車規劃與管理規範是不及格的,這不能怪停管單位,而是整個體制並沒有「升級」(也就是交通體制是「舊版的」,我們迫切需要「新版的」,否則用舊體制、然後耗費許多經費去發展所謂的「公共運輸」,恐怕會導致「程序衍生新問題+就問題未改善」反而讓問題更加錯綜複雜~)

————————–實際狀況觀察與省思—————————–
以高雄火車站為例,其違停與混亂,似乎沒人管~
1.汽機車紅線亂停,根本無視禁止停車標線與規定。
2.另外就是火車站前的建國路經過公車站的人行道不清,使得許多經過的民眾,直接走在「公車車道上」(因為沒有明顯的人行道識別,加上車道未畫設禁止行人或標示車道~)。
3.特殊「X字型斑馬線」與特殊「行人號誌」,即使有交通指揮人員,行人仍明目張膽闖紅燈(應該說,民眾誤認「為什麼車輛綠燈行人卻不能走」。)
4.經常有車輛(特別是計程車)趁著紅燈,由建國路西往東方向,直接逆向左轉進入火車站。以及建國路由東往西,紅燈時從左側內側車道闖紅燈再右轉進入火車站。
5.偶爾看到警方取締(比以前稍微嚴格些,但取締終究不是改革辦法,因為民眾與附近店家,從來沒有被教導與宣導,以致從來沒有觀念要去遵守,只能被動等警方勸導,然而一天到晚都在勸導,也罔顧其他往來人車的通行權利與安全~)

PS.以上所謂經常有,是指每天違規預估至少超過上萬件(火車站前方圓五百公尺內的行人、汽機車等違規件數,如果不信,請架設監視器,在重要據點錄影查證),那麼離譜的違規數量,顯然政府規定了卻又不管,任由違規惡習存在,反讓成守法者變成了異類、造成車禍死傷卻又全歸咎給民眾~

改革不難:
其實許多問題改革不難,難的是相關單位缺乏「企劃改革組織與功能」使得問題對警察或交通規劃管理單位,缺乏現場長期與整體問題解決經驗,讓問題持續存在而不自知~
以部分停車問題,可由政府提出需求,透過相關專業民間與政府機關共同參與「提案」,例如:提供「停車引導看板」,讓店家自由下載使用,那麼整條違停的街道,就會有夠多的「提醒」,加上媒體有效的宣導短片,讓全民都能認知並了解「停車改革」決心,同時配合,以避免重罰或造成他人不便~
相反地,若政府對「違停」的改善方法只有「取締處罰」,那就永遠別期待,違停能夠有效改善了~)

文/陳站長 2017.09.24


逾半數機車無處停 騎士怒吼 – Yahoo奇摩新聞
中國時報【曹明正╱高雄報導】日本雜誌《BRUTUS》日前推出觀光企畫專題,封面刊出台南市國華街機車亂停照片,有網友自嘲「這就是台灣文化」引發議論 …
TW.NEWS.YAHOO.COM

2024/06/30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