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防治不能等~推廣「交通醫生」藉以診斷並改善交通問題

特別報導

陳站長:國道冒險排除異物的熱心男(長髮哥),真是的令人感動,也感謝後方幫忙擋車的駕駛,大家分工協助,讓事件圓滿解決~ 交通安全,首要就是「預防」,如果無法及時防止,而是等發生傷亡後再去追究與關注,又有什麼意義....因此本件國道掉落物處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清除道路上的障礙物,加上其他車輛駕駛協助,算是做好「車禍預防」的最佳典範。 繼續閱讀
引用分享:道安會~道路交通安全精進作為 (簡介與懶人包下載) 近幾年道路交通事故死傷人數持續增加,尤其是酒駕肇事頻傳,引起社會各界關注,交通部彙整各部會具體提出7大重點、21項道安精進作為,期能改善國內交通事故死傷情形,朝向交通事故零死亡的願景邁進。包括: (一)管考加強 (二)工程升級 (三)監理革新(四)酒駕零容忍 (五)修法嚴懲 (六)執法提升 (七)教育扎根 繼續閱讀
「酒駕防制」要更靈活與有效運用的方法 1.成立專責組織並積極運作 2.「酒駕防制」口號必須更換為更「有感」的標語 3.加重罰則並改善「酒駕防制」機制 4.更具體研究與提供「酒駕防制」現況與改善指標 5.督促酒類相關「戲劇、廣告、活動」導向「酒駕防制」的內涵 6.在「酒駕防制」的推展組織工作上 7.由酒商及酒駕處罰基金贊助成立「酒駕防制基金會」,並積極推展「酒駕防制」相關改善活動 8.找出具有影響力的人或方案.... 繼續閱讀
思考「交通惡化」的原因與結果 當今嚴重忽略「交通素養」,僅以寬鬆的「考照制度」把關、後續的「違規舉發機制」規範違反規則的行為、傳統的口號宣導....實在難以撼動「嚴重惡化的交通惡習與觀念」.... 1.一開始就輕忽、2.後來又窮忙於問題表面處置、3.最後惡化忙於收拾殘局..... 繼續閱讀
新聞報導:機車族救星!「活動式滑蓋」分隔島 秒疏導橋上事故車流|TVBS新聞 PS.從新聞報導的「活動式滑蓋~分隔島」設計,可以衍生「轉軸式設計」,也就是像門一樣打開,同時在推往汽車道後,自然形成「車阻/警示設施」。另外設計上都需考量「安全性與穩定性」,可以外加(手栓式)「螺絲固定」,以免位移或被大風吹移... 繼續閱讀
交通改革關鍵要素:1.交通專業專責人員(有效的組織行為設計與運作模式)2.交通科技工具與設施(設計研發)3.交通經驗智庫(彙整與推廣)4.交通資源平台(資源整合與運用)5.法規與體制的改革(交通醫生)6.科技管理(運用現代化工具管理與現代化體制)如何改善「特定地點、特定的人」之特定違規問題...整合「交通智庫+平台+工具」即可更有效改善(別用傳統警政或交通管理模式)... 繼續閱讀

守護夜歸人! 善心男150路口裝爆閃燈| 華視新聞 20201004

華視影音2020年10月4日
屏東縣 / 蕭雅心 許文男 報導

屏東縣鄉下巷弄轉彎處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為了降低事故發生率,66歲的屏東縣民陳信志,3年前開始自掏腰包,在高樹、枋寮到恆春等路段裝了200多顆爆閃燈,而且每天清晨3點都會騎機車巡視這些燈有沒有電,白天再開小貨車為損壞的燈著手維修,他的熱心協助讓住戶相當感謝,有了爆閃燈警示,等於為夜歸民眾「點亮一盞燈」,果真降低事故發生率…..(更多內容~請看華視新聞報導)

台灣特有的交通現象與問題 關於「台灣特有的現象」,也許是因為部分參考國外經驗,但卻忽略「改善人民的交通素養」,同時忽略某些交通規劃與設計,實際上某些並不符合需求,卻又沒有人能了解或提出糾正 。另外,某些國外交通經驗,並不一定符合國內,其中幾個關鍵:1.台灣機車眾多(與大部分先進國家機車極少不能相提並論)..... 繼續閱讀
台灣每年車禍超過30萬件(其中造成3千人死亡、30萬人輕重傷)之所以這麼嚴重,是因為長久以來,缺乏「交通素養」,也因此導致「不當駕駛」隨處可見,這些看似無害的「不當駕駛」,一旦輕忽安全駕駛,就會讓自己與周遭的人車受到嚴重的威脅,所以若能夠有效降低「不當駕駛」,就能夠降低「車禍」。 繼續閱讀
陳站長關注「車禍防治」超過十多年,每天不論從新聞,還是親眼看到的車禍,仍然不斷在各地發生.....即使知道「如何有效改善車禍」,卻得不到政府關注,只能眼睜睜看著各地繼續在發生.... 繼續閱讀

2023/05/20更新